本报通讯员 付海清 杨志勇
2017年,全市工会组织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汉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重点工作求突破、品牌工作求实效、常规工作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追赶超越,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汉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三市”建设作贡献。围绕发展大局,重点工作求突破
推进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制定全市工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方案,通过召开专题学习会议、举办讲座、办宣传栏、撰写心得体会、开展答题竞赛、演讲赛和主题实践活动等方式,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持续在全市工会组织和企业职工群众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积极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先后制定下发《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双百双千双万”精准帮扶工程》《“脱贫攻坚—劳模在行动”主题活动》等实施方案,组织动员各级工会和劳动模范聚焦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夯实精准帮扶措施,帮助一大批困难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截至目前,全市工会共培训贫困农民工2556人次,救助贫困户672户,结对帮扶贫困群众1449人次,投入和协调项目资金971.6万元。加强市总工会机关帮扶城固县天明镇双元村驻村联户工作,在坚持干部轮流驻村、选派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建立驻村工作队,加强工作协调,落实落细结对帮扶措施。先后协调项目资金30万元解决53户群众用电问题,协调项目资金10万元改善全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环境,协调落实价值1万多元文化娱乐器材。协助争取项目资金362万元实施村组道路硬化、路灯安装等十大基础建设工程。全年机关干部个人出资累计为78户困难群众送去2.34万元慰问金和价值2万余元生活物资,为32名留守儿童发放1.2万元学习生活用品。
唱响“中国梦·劳动美”主旋律。围绕全市总体部署,团结动员全市职工广泛参与汉中追赶超越主题劳动竞赛,先后组织开展全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等全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三秦工匠”评选推荐活动,探索建立“天汉工匠”评选表彰管理机制,积极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劳模创业示范园,精心举办2017年庆“五一”欢送省级劳模文艺演出。2017年组织推荐评选“全国五一工人先锋号”1名,陕西省劳动模范20名、先进集体3个,组织开展劳模体检和疗养活动4次149人。结合全市开展“弘六德、展六美、建三市”活动,举办“三秦最美护士”“三秦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全市职工“激情、干净、超越”主题演讲比赛,开展评选推荐雷锋式班组、雷锋式职工、诚信服务明星、最美职工、优秀文化女性等活动,积极引领全市广大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服务职工群众,品牌工作求实效
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稳步推进。以小微非公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全年共签订工资集体协议463份,覆盖企业6439个,覆盖职工205944人,创建市级工资集体协商示范单位20个。广泛开展厂务公开职代会星级单位创建活动,加快推进职工代表室建设,促进全市厂务公开职代会制度建设。促进116家企业规范用工行为,落实职工正常工资及福利待遇。参与两起安全事故调查,依法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协助政府做好相关善后工作。全年接待来访职工236人次,办理职工信访件23件,参与调处多起职工群体性事件。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效明显。按照“一户一档一卡、一户一方案一帮扶人”和“依档施救”要求,建立完善工会精准帮扶困难职工机制,加大各项帮扶措施力度,全年资助考入大学困难职工子女399人,发放助学金89.5万元;
走访慰问困难企业219个困难职工4329人,发放救助资金303.28万元;帮助445名职工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走访企事业单位15个,发放防暑降温物品价值21万元,督促落实了11项劳动保护措施。全年新发展职工互助会员65325人,保费收缴达539.39万元,为3575名职工办理了住院、患大病出险赔付,赔付金额达350万元。在市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推行“七天工作制”,让广大农民工及困难职工随时能找到工会,及时能得到帮助。
职工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全市各级工会在“五一”劳动节、元旦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职工举办健步走、篮球赛等文化体育联欢活动的同时,结合各自单位实际和职工特点,不断创新文体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推送32名职工优秀文学、书法、摄影、微影视作品和音乐、舞蹈、曲艺节目参加陕西省职工艺术节。举办第五届广元市·汉中市职工体育比赛和汉中市职工广场舞大赛,推动各县区普遍开展体育健身、摄影、书法、文艺汇演等职工文化建设活动,加快“职工书屋”建设步伐,丰富和活跃职工文化生活。
加强自身建设,常规工作求发展
强基础,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以小微企业、工业园区、集贸市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建会重点,采取区域、行业建会和单独建会相结合方式,全年新建工会组织419家,新发展会员22115人,其中农民工会员18048人。开展“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行动,全年新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镇工会11个、市级先进职工之家55个。加强干部理论素质提升,培训各级工会干部1500多人次。支持县区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维修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市工人文化宫建设,强化工会活动阵地建设。目前,市工人文化宫建设已完成规划选址、环评、风评、能评、立项及测地划线等工作,并通过省总初审;勉县、略阳、西乡完成工人俱乐部维修改造工程。强“三性”,推动工会改革创新。紧扣增强“三性”、去除“四化”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的原则,起草制定《汉中市总工会改革方案》并经市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审定通过,为推进全市工会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建立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经费补助项目管理机制和县区总工会预算资金绩效考核制度。成功召开汉中市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提高了职工代表、先进模范人员在工会领导机构中的比例,选举全国劳动模范、陕飞技能专家赵平、城固县丽华公司农民工王小利为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强作风,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将各项业务工作与干部作风建设紧密结合,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和“思想奠基·党性塑造”工程为抓手,努力在全市工会系统形成“激情、干净、超越”的新风貌。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建立和完善执纪监督问责机制,严防“四风”问题反弹。针对经审任务日益繁重实际,壮大市县工会经审干部队伍,建立委托审计部门和社会专门机构审计的机制,实现了对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审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