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富平县在强队伍、打基础、聚合力上下工夫,整合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镇(街道)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四支队伍”,凝聚脱贫攻坚合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四支队伍”承载着时代重任,肩负着组织重托,面对着群众的期盼,从贫困村实际出发,凝聚力量,密切配合,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为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决胜脱贫攻坚战役,本报特推出“富平脱贫攻坚进行时——四支队伍在行动”专栏,弘扬他们勇于担当的精神,交流他们倾情帮扶的经验,记录他们真情扶贫的故事,感受他们不忘初心的情怀……
本报记者王能力通讯员王腊梅王维
“铁书记”不姓铁,叫雷莉,是富平县信访局选派到曹村镇柴峪村的“第一书记”。那么,“铁书记”的称谓从何而来呢?
铁心帮贫
—“核桃书记”解民忧
初到柴峪村,村民们还不管雷莉叫“雷书记”,而是“核桃书记”。
“来个女书记,能干啥?干不上两天就走了……”2017年5月,在村民的一片质疑声中,雷莉走马上任柴峪村第一书记。面对群众的不信任,雷莉暗下决心:“咱不是干大事的人,但可以俯下身子为群众干点实实在在的事!”
柴峪村位于曹村镇西北20公里处,村民以种植花椒和核桃为主。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尚有59户211名贫困群众守着“金粒粒”“银旦旦”过着一贫如洗的日子。把诊号脉后,雷莉敏锐地意识到“找销路卖核桃,是最紧迫的事”。于是,她通过微信平台宣传“柴峪核桃”,寻求社会力量进行“爱心收购”,与富平微马平台、纪检工作联络平台达成“爱心联盟”,与邮政部门签订“爱心惠农”邮资优惠协议,恒汇商行在县城建立“爱心取货点”……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雷莉的“亲情攻略”下,“柴峪核桃”纷纷走出大山,1500余公斤的滞销核桃换来了15000余元。
“曹民科,80斤,400元;焦建英,55斤,275元;陈秀,290斤,1450元……”领到卖核桃钱的村民们脸上乐开了花,纷纷竖起大拇指:“这个女书记还真有两下子!以后再不用担心核桃卖不出去了,明年再多种几亩……”
从此,乡亲们对雷莉开始刮目相看,亲切地称她为“核桃书记”。
铁肩担责
———“泼辣书记”敢干事
昵称,是老百姓发自内心对一个干部的赞美。“核桃书记”的美名不胫而走。不久,“泼辣书记”又与雷莉有了个“美丽约会”。
柴峪村山大沟深,路况甚差,不但乡亲们出行不便,还让“金粒粒”——花椒卖不上好价位,“银旦旦”——核桃几乎变成“土蛋蛋”。“要想富、先修路”,身为第一书记的雷莉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她决定要大干一场,“为民修通致富路!”
6月,关中大地进入酷暑。雷莉头顶烈日,一路颠簸,走乡镇、跑县城,寻求政策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镇基建办和县扶贫办的鼎力支持下,柴峪村二组道路硬化、巷道修建等项目相继开工。
2017年9月11日,对柴峪村的村民来说,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一条长1.96千米、宽4.5米的道路修建完成。仅仅一个月后的10月12日,另一条1千米长的巷道随即竣工。望着接通外面世界的路,村民们乐开了花!“路好了,客商进来了,花椒和核桃卖出去了!”村党支部书记曹东卫感慨地说。
贫困群众人居环境的改善也是雷莉心中的头等大事。在该县“两个全覆盖”政策的支持下,她跑前跑后协调资金12万余元,帮助44户贫困户粉刷房屋,硬化地面,收拾院落。为了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给曹民科等7户贫困户发放奶山羊12只,生猪5头,给31户贫困户提供花椒苗10000株……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注入了持续动力。
“雷书记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铁一般的意志,有一股子精明能干的泼辣劲!”一提到村上的第一书记,贫困群众张关社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道路修筑工地、大棚建设场地、房屋修缮现场,随时都能看到雷书记的身影。
“泼辣书记”,成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铁血柔情
—“暖心书记”暖心窝
时光倒流。2017年6月3日,天气突变,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顷刻间,雷莉的心一下子揪到嗓子眼儿:村子地处山区,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乡亲们安全吗?她来不及细想,带领村干部冒着瓢泼大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道路上,逐门逐户走进贫困群众的家中,一家一家看,一户一户查,直到确认无安全隐患才放心,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村部的办公室。
群众的心是朴实的,也是最容易被感动的。雷莉心系乡亲的举动,让群众的心与她的心拉近了一大截。
“刘莉妹子,我婆婆要向您当面说谢谢呢!”当和村干部又一次走进贫困户曹民科的家中时,曹民科的妻子张雪会拉着雷莉的手有着说不完的感激话。“人家叫雷莉,是雷书记!不叫刘莉……”一旁的村干部笑着纠正道。“咱不是没文化容易犯糊涂嘛,不管雷莉刘莉都是我妹子么!”张雪会的“狡辩”,惹得大家笑成一片。
曹民科两口子心里一直有个痛,前几年女儿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外出打工,年已七旬的母亲因脑梗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雷莉第一次到曹民科家时,刚一进门,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张雪会正在晾晒一条用过的尿不湿。见此情景,雷莉心酸不已,表示给点钱补贴家用时,人穷志不短的曹民科两口子坚决拒绝,说只要帮忙把屋里的核桃卖了就有钱为老人买新的尿不湿了。当雷莉把卖核桃的400元递到张雪会手中时,张雪会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高兴地说:“可以给我妈买新的尿不湿了!”高兴之余,张雪会硬是和雷莉拜了“干姊妹”。
“40多天的时间,做柿饼卖了8000多块!”人残志不残的贫困户张关社患有残疾,母亲常年患病,尚未成年的孩子上学,家里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他一心想建个柿子晾晒大棚,苦于没有资金只能望“柿”长叹。雷莉想方设法资助他2000元,又从亲戚手中借一些,承载着张关社一家人致富希望的柿子晾晒大棚终于建成。“今年就把建大棚的成本收回来了,明年可都是净赚的了!”张关社致富信心十足。
在柴峪村,雷莉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信心、走上致富路的故事一个连着一个……
雷莉把热情洒在了柴峪,把爱心传给了贫困群众,而每每想起卧病在床的婆婆,还有在学校寄宿的女儿,心中愧疚不已。好几次,在手机视频里看到女儿渴望见到妈妈的眼神时,她总是嘴上哄着女儿:“妈妈很快就回来看你!”心里却在默默流泪!
“扶贫的路上有苦也有乐。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贫困群众能过上红火的好日子,心里再苦也是甜!”雷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