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送科技兴农业助脱贫——临渭区科技局产业技术帮扶工作小记

2017-12-29 08:16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崔晓怡实习记者李子萌

农业丰收离不开科技支撑。脱贫攻坚战中,临渭区科技局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立足自身优势,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在全区贫困村中开展形式多样的送科技活动,助力群众增产增收、发展产业,为脱贫致富增添了科技力量。今年截至目前,以杨琳为团长的产业技术帮扶团共组织开展各类农业类技术帮扶活动19场,超额完成年初的帮扶计划。

崇凝镇花椒种植是崇凝镇一带的传统农业产业。说起花椒,崇凝镇樊庄村贫困户尹民路有一肚子的话。尹民路家里种了1.5亩花椒,虽然亩数少,这些年他为这些花椒费的精力却一点也不少。“都说勤劳能致富,怎么到我这就不灵了?”面对少得可怜的收成,他常常感到委屈。

今年却不一样了。镇村两级因地制宜,扩大产业规模,引导贫困户新种植花椒360余亩。针对群众缺乏技术、缺乏信心的现状,区科技局多次组织相关技术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为群众传经送宝,为传统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只要听到专家讲课的消息,尹民路都会赶来参加。“专家们讲得特别好,不管是栽植、施肥、修建还是病虫害的技术,他们都用我们农民能听懂的大白话讲出来,有时候还编成顺口溜交给大家,并亲自到地里手把手地教,对我们来说很实用、很管用。”说这些的时候,尹民路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他认真学习、认真实践。今年的花椒产量和品质有了大幅提升,自己越干越有劲,脱贫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如今他说:“我才算明白了,只顾闷头苦干可不行,勤劳致富的前提是要掌握科学技术!”

除了教授种植和管护技术外,针对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区科技局还专程组织村民学习了“互联网+”相关理论知识,引导群众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依靠互联网科技变产品为商品,开辟致富新路径。

受自然地理历史等因素影响,在沟沟壑壑的临渭区南塬上,尹民路是众多因为缺乏技术而久久不能脱贫的一个典型。脱贫攻坚中,区科技局立足本职,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克服困难,把农业科技送到全区每一名贫困群众家里。

一方面,局机关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走访了全区涉及脱贫攻坚任务的18个街镇,逐镇逐村开展技术帮扶征求意见活动,倾听群众心声,制定帮扶计划,确保科技扶贫的精准性。另一方面,对全区专业技术人员和乡土人才进行详细摸底,分类组建了农业产业帮扶技术团队,组织大家走村进户开展帮扶,实现“授人以渔”。

临渭区向阳街道全村1300户,几乎每家都种植有猕猴桃,总面积有1000多亩,品种种类涉及6种以上。帮扶工作中,区科技局特别注重这样既具规模,又有特殊类别的产业帮扶。他们不仅组织专家讲授猕猴桃种植的通用技术,还按照不同品种选择种植园,安排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一位贫困户感慨地说道:“为了我们丰收致富,他们不厌其烦地讲,实打实地帮,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科技扶智的同时,科技工作者们敬业、务实、爱民的实际行动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扶志的作用,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年末岁尾,谈到明年的工作,区科技局负责人说:“2018年,我们将与81个贫困村直接联系,举办更多的技术帮扶活动,努力让全区的产业强起来、群众富起来,为脱贫攻坚作出科技人应有的担当。”

全站热点
石泉 “儿童之家”获好评 成孩子的“温暖港湾”

2017-12-28 20:05阅读

宁强县多措并举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2017-12-28 11:34阅读

安康市开展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百日行动

2017-12-27 17:22阅读

周至:马召镇以"爱心超市"为抓手,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2017-12-26 12:36阅读

灞桥:席王中心幼儿园举行“冬至到 吃水饺—我们的冬至这样过”活动

2017-12-25 09:39阅读

周至旧貌换新颜 全力赢“国考”——县经贸局扎实开展扶贫工作

2017-12-22 17:21阅读

富水镇三大产业促“三变”

2017-12-21 13:0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