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今年我市新改建和完善通村公路5310公里,完成投资16亿元,累计完成8800公里,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三年建设任务两年就已完成,为加快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通村水泥路建设,全市大多数行政村都已告别了泥水路、扬尘路。但受当时投资规模限制,通村水泥路只从干线路或县镇路修建至村委会或学校,村委会到村民小组的道路以及村庄内的街道没有得到全面硬化。
为解决农村行路难问题,市政府今年把建设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作为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大力推进,按照《宝鸡市农村公路进村“最后一公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大力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通村公路联网工程、村庄内道路硬化工程、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六大工程。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给群众吃下“定心丸”,我市在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建设过程中实行“七公开”,即公开建设计划、补助政策、招投标、施工管理、质量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把群众关心的问题全部公开,在群众的监督之下打造阳光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建设8800公里,完成投资25.3亿元。
山区农民要脱贫致富,通过便捷的公路网与外界连通是关键。今年我市把农村公路建设与交通脱贫攻坚相结合,针对全市63个建制村交通不通畅的问题,与各县区签订目标责任书,采用“挂图作战、逐一销号”的办法,明确县区主体责任,逐项目落实开工时间表,加大督察考核力度,采取“周统计、月通报、季考核”的办法,全力加快扶贫项目建设进度。截至目前,按照省扶贫办确定的贫困村退出计划,2017年我市涉及的158个贫困村水泥路已全部通畅。
本报记者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