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脱贫路上“我帮你”——市统计局包联帮扶工作侧记

2017-12-25 08:36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周海燕

脱贫攻坚,一场撼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大决战!烽火硝烟,挡不住众志成城、冒风突雨;深沟高垒,阻不了同仇敌忾、披荆斩棘;战鼓雷鸣,掩不住气冲霄汉、血祭黄沙;一路征尘,诉不尽忠肝义胆、英雄赞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大决战中,不断涌现的一个个故事,常使人热泪盈眶,不断践行的一份份担当,常使人由衷赞叹,不断浮现出的各式各样的全力以赴,常使人肃然起敬。这期间,千丝万缕的情,最为贵重!

左依明月山,背靠金粟山,怀揽顺阳河,安详在晨霭里湾里村,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无比惬意。富平县薛镇湾里村,渭南市统计局的扶贫帮扶包联村,现如今,天天村子有变化,天天生活有惊喜,水泥路面、文化广场、健身器材、全县数一数二的新村室,红红火火的柿子、花椒大产业,看得见、摸得着,百姓心里乐开了花。脚踏实地

脱贫路上的“一千零一夜”

落差突显的地势,视野豁朗廖阔,几缕炊烟袅袅,映着金闪闪的朝阳,田间地头,村道院落,劳作的身影络绎。湾里村,如诗一般的画卷里,处处展现着新农村的魅力。伴随着阵阵机械的声响,整洁美观的水泥路旁正立起一排崭新的护栏……

村里已经发生的一切,以及正在发生的一切,在过去真不敢想象。村主任赵毕峰,这个中年汉子,回忆着过去,给出了这样的总结,“修路、修桥、修渠、修村室,几年时间,将湾里村变了个样。过去,下雨出门全是泥路,深一脚,浅一脚,大人还好说,娃娃们上学最可怜。”

整整好几年,确如赵毕峰所说。

脱贫路上的“一千零一夜”。这是渭南市统计局在湾里村包联帮扶的形象写照。

2015年,渭南市统计局领导干部分别与富平县薛镇湾里村的31户贫困户、10户专业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他们提高技能,抓好生产和经营,增加收入。

富平县薛镇湾里村地处富平县北山南麓,经济作物少,村民收入来源匮乏。为了更准确的找准湾里村发展的瓶颈,局相关科室先后5次赴村调研,调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问农情,讲政策,提思路,在全面了解各小组的种植和养殖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抓林果,短抓畜牧,主抓劳务,整合资源,改善设施,提升总量,增加收入”的帮扶工作思路。并分别制订了《湾里村五年经济发展规划》和《湾里村三年帮扶工作规划》,使帮扶工作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同时按照全市部门联村包户工作要求,加强组织和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包村帮扶工作组长,局党总支书记为副组长,总支和办公室以及涉农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按照“党组总抓,总支主抓,领导包抓,干部共抓”的原则,明确任务和目标,夯实责任和职责,保证帮扶工作顺利推进。

今年年初,通过专题会议安排,确定3名帮扶工作人员,提供人力保证。并对主要领导“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健全“主要领导指导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包村干部具体抓、全局干部结对抓”的工作机制,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和定期开展“扶贫工作日”活动制度,制定驻村工作制度,驻村干部吃住在村,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11月份,局长闫华锋先后10次、副局长任崇善及其他班子成员先后24次、干部职工180多人次深入包联村,面对面指导、支持、参与驻村工作队开展扶贫工作,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

苦心的付出必能换来回报。在市统计局实打实的帮扶中,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大的改善。3月份,湾里村“美丽乡村”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村上先后绿化、美化、亮化了两个群众活动广场,新修了3公里生产道路,主要巷道硬化达到90%以上,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7月份出资1万元在村室构建了便民服务台一个,方便了群众。8月份,统计局又协调富平县文体局给包联村争取文化建设项目一个,投入项目资金12万元,建成了老百姓大舞台和村室外群众健身文化娱乐广场。争取一事一议资金8万元用于村巷道的硬化,8月底已竣工。同期,多方筹措房屋修缮资金8.3万元、危房改造资金15.2万元,分别对包联村13户贫困户根据现住房受损的不同程度,进行了房屋修缮,7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从群众最基本的居住安全入手,真正做到了小康路上不让一户贫困群众掉队,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

驻村第一书记李辉,是市统计局帮扶路上“一千零一夜”故事的显眼注脚,从2015年7月参与驻村帮扶工作至今,先后担任包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书记。与村干部和党员开展谈心活动,召开支部大会、党员大会,讲党课,挨家挨户登门调查,兴产业,解难题,是村上脱贫攻坚工作中跑得最快、跑得最多的忙人,成为湾里村村民眼里的自家人。

沉下身子直面困难与问题

为了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脱贫致富路上不掉队,市统计局通过走访座谈等方法,根据每一户贫困户的不同家庭情况,制定了有实效性的帮扶措施,从危房改造、房屋修缮、异地搬迁到产业扶贫,确保家家有措施、户户有方案。

12月7日,又一个市统计局帮扶包联入户走访的日子,早早启程的帮扶队伍带着群众需要的东西,带着一腔热情,奔向那个心中牵挂的湾里。

得到帮扶,刚搬进新房的东岩组任永辉,在一行人刚走进村室时,恰巧赶来便民服务大厅办手续,一眼认出自家的“贴心人”,他非常高兴,忙不迭地一个个打招呼。看到他填写材料眼神费力,帮扶人员悄悄递上了自己的老花镜。

来到他家,新房朝南座向,气派非常,大红铁门耀着阳光,倍感温暖。嘱咐他尽快将遗留的垃圾清除,整修后院,围上院墙,任永辉连连点头。帮助栽植花椒2.1亩,指导种植农作物,是公示在墙上的帮扶措施。能写能说,很有知识,在村里算是个能人的任永辉,站在新房前,眼中满是光彩。

冯偶志家,新修葺的房屋前,5只健壮肥硕的山羊,悠然地吃着草料。提起新生活,妻子王淑芬眼中闪着泪光。多年风湿疾患,她的手脚无法劳作,一直以来,夫妻两个相依为伴,守着几间潮湿的土屋,无人问津。“实在感谢统计局的帮扶,没有他们哪有今天这样的生活,住着新房,他们还拿来被褥,送来米面蔬菜。送来门口的羊让搞养殖,羊有个什么小毛病,不一会儿就过来了,亲自给治疗。这样的生活,我们两口子做梦都没梦见过。”迎着大家进屋,王淑芬激动地不停诉说。

新漆的大门,新扫的院落,这是贫困户任胜庄欢迎“亲人”的隆重仪式。大门上手绘的“兴运”两艺术字,表达着主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盼。

而在一一走访贫困户赵录社、刘金牛家,产业帮扶的政策也在每家每户生根发芽。鼓励就业、产业扶贫、医疗扶贫,一项项,一条条记录在案。

入户调查,收集情况,拟定对策,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与问题,如对待家乡父老一般,情意满怀,结合各户的实际情况,建立台账,挂牌服务,对症下药,分类施策,定期检查,扎实工作。这样一点一滴,细致完善,经年累月的行动,渭南市统计局的包联帮扶工作,扶志扶智扶贫,一以贯之,持续发力,不断深入,将真正的实惠送到每一户贫困家庭的心坎上。

增强“造血”功能千亩柿林等风来

立足因地制宜、突出产业帮扶。这是渭南市统计局为湾里村开的“治贫良方”。

湾里村地处山前,环境适宜发展苹果、花椒、核桃、柿子产业。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村基础条件和自然资源,形成了将花椒、柿子产业作为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的思路,通过聘请农技专家组织培训、整合产业项目资金等途径,精准施策,每年增加总收入30万元以上。同时今年年初培训务工人员40人次,引导、服务外出务工人数增加35人以上,使全村务工人员稳定在400人以上,增加务工收入50万员以上,实现了使湾里村群众人均年收入增长500元以上的目标。

近两年,花椒、核桃、柿子经济效益较好,群众自发更换优良品种,新增栽植核桃100余亩,花椒树300余亩。同时,结合湾里村地貌环境气候特点,驻村干部主动作为,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4月份为湾里村争取到了柿子种植项目,在经过村两委会讨论和征得群众意见后,全村大面积推广柿子项目、柿子面积新增300多亩。9月份,局党组再次召开脱贫攻坚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帮扶包联村贫困户花椒产业发展项目,会后市统计局驻村干部加班加点工作,利用秋季土壤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动员17户贫困群众共新栽花椒树苗26.7亩,并为种植花椒户和有需求的贫困户捐赠了优质化肥20多袋,共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3万元。

为帮助村上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真正变“输血”为“造血”。根据贫困户的实际创业能力及产业帮扶可行性,通过驻村工作队协调,适时提出以发展养殖产业,商讨养殖奶山羊产业,鼓励引导有劳动能力,有意愿致富的贫困户自力更生发展养殖产业,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生活环境。6月份,奶山羊养殖产业正式启动,市统计局出资仅6万元给村上15户贫困户每户捐赠了2只成年奶山羊,帮助其发展奶山羊养殖产业。同时,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进村对全村23户贫困户在养殖技术、免疫检疫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专业培训。局党组更是对驻村干部提出郑重要求:每月对帮扶奶山羊跟踪服务,随时掌握奶山羊身体、产奶量、疫情防治等情况,竭尽全力做好贫困群众的跟踪服务工作。

通过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品种改良、技术讲解等办法,将包联村的花椒、柿子主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帮扶湾里的未来计划与打算。“以宣传动员、资金扶持、协调土地流转、技术培训、免费配送树苗、化肥、农药等方法,争取使全村明年花椒种植面积达到300亩、柿子300余亩以上,以有效增加群众收入。”市统计局局长闫华锋说。

闭眼难见三春景,出水才看两腿泥。扶贫会战,挖穷根,甩穷帽,以猛药去疴者有之,以良药调理者有之,关键在于一颗红心,两肩担当。一次次的帮扶举措、一组组帮扶的身影、一年年的变迁、都在见证着渭南市统计局帮扶工作的一幕幕、一宗宗……

“村口一棵棵绿油油的树,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动,路修好了,巷道平整了,房屋整洁了,垃圾不见了,连苍蝇蚊子都少了,群众出行干净方便。标准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总能看见大叔、大娘带着孙子在跳广场舞;高大上的标准化村委会办公楼让党员干部笑不拢嘴。”这段记录在渭南市统计局帮扶干部笔记里的感言,其间浓浓深情,堪比故园深深依恋……

全站热点
走进敬老院 冬至献爱心 全市上万名志愿者为老人包饺子

2017-12-24 17:37阅读

区四部门对灞桥街道市级试点村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工作进行验收

2017-12-22 22:41阅读

未央区举办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员培训班

2017-12-22 09:46阅读

碑林南院门街道三级网格长韩海若带队督导检查四级“铁腕治霾”网格化工作

2017-12-20 18:59阅读

安康汉江大剧院工程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2017-12-19 20:07阅读

西安市鄠邑区卫计局连夜召开落实西安市卫计委12.17健康扶贫工作专题会

2017-12-18 16:25阅读

商南“一约四会”移风易俗促脱贫

2017-12-16 12:1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