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风强)今年以来,宜君县结合脱贫攻坚,按照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综合运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鼓励激励、监督管理等措施,着力在提升干部素质、激发工作活力、促进健康成长上下功夫、求实效,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脱贫攻坚干部队伍。
突出重点培训,提升干部素质。以科级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职工为重点,围绕脱贫攻坚,紧贴干部思想实际、工作需求和当前形势,通过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建设红宜县委党员教育基地、网络在线学习、自主选学、打造特色文化讲堂等方式,利用三级“周三夜校”,加强了县、乡、村各级各类干部的教育培训,使各层面、各方面的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有提高、带富能力上有提升、作风建设上有加强、追赶超越上有办法。截至目前,全县共举办“周三夜校”20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2000余名;举办各级各类培训700余场次,使30000名党员干部得到全方位、系统化培训。近期,又选派6名优秀年轻干部赴盐城市大丰区挂职锻炼,进一步开拓了干部视野,提升了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健全机制评价,考准考实干部。在干部的考核评价中,突出脱贫攻坚,以追赶超越为目标,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健全监控预警和监督落实机制,建立指标监控台账,动态监测指标完成情况,倒逼责任落实。强化平时考核和过程监督,坚持年终考核和日常考核并重,增强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结合全县季度点评考核,对基层党建工作实行季度考核排名通报制度。通过立体化、全方位、多维度考核,在全县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严格标准选人,激发干部活力。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以“三项机制”为导向,严格遵守《干部任用条例》,坚持服务党委工作大局、服务基层单位,出于公心,注重公认,按照“好干部”标准,严把民主推荐、考察、酝酿、任职公示等程序关口,真正将单位推荐、个人实绩、组织考核作为干部能上能下的主要依据。在2016年乡镇换届工作中,精心选拔、精准选配,24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2名党外干部、13名女干部、17名“三类人员”选配进班子,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选人用人风向标,形成了老中青比例合理的梯次结构配备,激发了党员干部致力脱贫攻坚的活力和动力。
完善制度激励,汇聚发展能量。制定出台了《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实施办法(试行)》《党员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宜君县推进县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使选人用人有理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释放制度的力量。今年以来,共激励鼓励34人,容错纠错2人,能上能下8人,使全县干部在“能上”典型的引领下,“能下”典型的鞭策下,履职尽责、担当奉献,为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汇聚了正能量。
常态长效监督,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在干部的监督管理上,全面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坚持“四个凡提必”和“六必核”要求,始终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廉政考试、任前公示、廉政谈话、提醒谈话、任前档案审核、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抓在日常、严在经常。2016年,全年共查核比对干部重大事项报告192人,对照《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处理办法》相关规定,对未如实报告的11人责令作出书面说明,进行批评教育12人,暂缓任用2人,形成了严审核、严管理、严把关的干部监督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