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紫荆花舞蹈队登上陕西省专业舞蹈艺术的最高领奖台。但这支现拥有队员32人、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团队并不是搞专业出身,她们是铜川监狱的女干警,从6年前的自娱自乐渐渐成长为一支享誉全省的专业团队。
舞蹈队的队员们说,铜川监狱不仅舞蹈队活跃,其他职工群众文化生活也很丰富,说、拉、弹、唱、书法、健身等随处可见,老幼兼有,给这个特殊的地方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美。
近年来,铜川监狱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监狱工作良性循环发展常态化的“软实力”,大力实施“文化强监”战略,为建设平安监狱提供强大支撑。
树立先进文化理念
监狱党委坚持以人为本,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发展特色文化,激发内在动力,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满足警察职工群众的精神生活上,找准切入点,延伸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为监狱精神文明创建奠定了基础。
将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名片,着力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加快监狱转型发展、追赶超越创造条件。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制定文化建设考核奖励制度,把文化建设与其他各项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开展、同考核、同总结,推动文化工作理念落地生根。
在文化载体建设上舍得投入,先后在机关办公楼建立了视频会议室、党建活动室、党建、廉政文化墙,成立媒体中心,配置摄影照相器材、办公电脑等设备,在家属区建立警察职工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健身广场等文化场所,使文化硬件建设实现质的飞跃。运用书法、绘画、摄影、横幅、墙报、橱窗等多种形式,装饰和美化办公区域、活动场所及家属区,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创建一流社区。在机关大楼、家属区,随处可见各类宣传板牌、文化墙,形成以“党建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励志文化、温馨文化、廉洁文化、安全文化”为主题的宣传载体。
提升队伍文化底蕴
以规范化建设为基础,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目标,在队伍建设上突出文化取向,以先进文化文化底蕴。开展“书香警营”读书活动,通过专题大讨论、撰写读后感和心得体会等形式,将思考化为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队伍的建设。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每年举办各类培训30多次,组织警察职工学理论、学技术、学法律、学科技,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爱岗敬业、钻研业务的热情。
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公正执法教育等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突出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先后组织开展了“重走监狱创业路”、“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教育”等主题党日活动,让警察职工体验创业的艰辛与不易,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增强精神归属感。举办“学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讨论会、“三严三实”分析会、“法治讲堂”等活动,组织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盛况,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武装头脑,提高警察职工政治素养和文化品位。示范引领,大力学习宣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先进典型,对标先进,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每月之星”创先争优评选活动,塑造平凡典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积极营造“宣扬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开展“岗位练兵”、“警容风纪”专项培训,组织收看专项警示教育片,严肃法纪,强化监督,构筑拒腐思想防线。
谱写稳定和谐篇章
重视发挥文化骨干的带动作用。结合实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抓好骨干队伍培训,确保每个单位有2至3名文化骨干,形成了坚实的文化建设基础。成立乒乓球、羽毛球、摄影书画、棋类等兴趣小组,开展特色文体竞技活动。组建老年秧歌队、紫荆花舞蹈队及少儿表演队,年龄最大81岁,最小的只有3岁。每年举办“文化艺术周”文艺汇演、纳凉晚会,通过小品、情景剧、快板、诗朗诵、舞蹈等多种形式,自编自导自演,宣传身边人和事,讲好监狱故事,集中展示监狱文化建设成果和警察职工积极向上的风貌。紫荆花舞蹈先后参加铜川市慈善志愿者文艺汇演3次,廉政文化三秦行等公益演出10余次,文艺下乡演出20余回,获得多项殊荣,成为监狱特色文化的靓丽名片。
进一步充实完善监狱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唱响主旋律,谱写和谐曲,培养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继续丰富警察职工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位,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本报记者 冯洁 程红兰 通讯员 张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