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用健康托举贫困群众的明天

2017-12-14 11:40  汉中日报

本报记者 崔慧芬

众所周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我市贫困人口难以彻底脱贫的一大重要原因。病——贫——病就像横亘在致富路上一片难以逾越的沼泽,前脚拽出来后脚又陷了进去。

俗话说:“穿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如何更好地打赢健康扶贫决胜仗,在整个脱贫攻坚战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今年以来,我市举卫计系统之力、聚各级干部之智、健患病群众之体、扶贫困人口之志,坚持以“健康汉中”为主线、以“四个100%”为目标、以“三三二”诊疗模式为抓手,在全市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持之以恒的健康扶贫行动。

扶持谁?“两个精准”识别定位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分别占全市扶贫对象的44.9%和38.1%。要帮助这些人脱贫,就必须瞄准靶子,精准“滴灌”。

精准识别确保致贫主因准确

为了摸清楚全市到底有多少“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我市发起了一场精准识别、健康体检大会战。对扶贫部门初步核定的患病贫困户进行全面摸底,纳入识别系统,并将乡镇采集的基础数据与摸底情况进行逐一对比筛选,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表不漏项、项不出错”的原则,逐户逐人进行核实。全市累计抽调6880名市、县、镇、村医务人员,组成218支医疗队,进村入户开展体检识别,对体检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后反馈给各乡镇,由乡镇应用于致贫原因分类中。

精准体检确保病因病种明确

4月12日,在镇巴县平安镇,健康扶贫体检组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家庭,30岁的刘祥宝因在煤矿打工遭遇事故,导致颈椎骨折、高位截瘫13年。父亲患有重症精神病,母亲也有智力障碍。一家3口人挤在约20平方米的房子里。“看到如此苦难的家庭,我主动申请将其定为我的帮扶对象,以后免费给他们上门体检和送药。”工作组成员刘文田对记者说。

自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不管烈日酷暑抑或狂风暴雨,这些肩扛手提医疗器械的白衣天使总会出现在人们视线中,不知疲惫地为贫困家庭送去希望和关怀,为全市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日夜奋战。累计体检78145人次,占应体检人数的138.3%。经评估分类,确定因病致贫病人30184人,其中:大病救治4792人(11种大病1009人)、慢病管理23928人、重病兜底1464人,分别占因病致贫患者的15.8%、73.9%、4.9%。

这些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和实实在在的行动,见证着我市医务工作者和扶贫干部的辛劳与奉献,也见证着“健康汉中”发展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怎么扶?政策先行宣传紧跟

完善政策提供保障

“现在我们报销医疗费不用去民政部门,也不用先垫付了。”7月18日上午,在城固县原公镇中心卫生院健康扶贫“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窗口,贫困户张红侠对记者说,镇卫生院为贫困户开通了绿色通道,预留了病房。免交住院押金后,只需向医院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合疗证就可办理住院手续。

为进一步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倾斜政策,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新农合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医疗保障“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社会关怀“四重”医疗保障机制。对确诊为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11种大病的贫困户,集中送二级以上定点医院救治,其余患大病贫困户分期分批按计划送往医院救治,对救治情况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采取普通慢性病患者规范化治疗、特殊病患者个性化治疗的方法,积极落实“1+1+1+N”(县级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患病贫困户)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将体检对象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家庭医生每月送药、每季度随访,患者可通过健康签约服务卡随时联系自己的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患重大疾病的贫困户,可通过民政救助实行兜底保障。目前,签约服务已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向全市城乡人群拓展,全市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071个,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包2.88万个,签约服务122.6万人,其中,贫困慢病患者实现了全覆盖。

此外,我市全面落实了新农合报销政策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免、一降、四提高”健康扶贫政策。即免费参合、县域内免交住院押金、乡镇一级免门槛费;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报销不设封顶线,报销比例提高5%,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提高至人均60元;市、县两级新农合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乡镇提高5%。

同时,探索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政府专项救助+其他方式”为主的4+X多重保障体系。按照5万人口以上的县不低于500万元、5万人口以下的县不低于200万元标准设立政府专项救助资金,专门用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民政救助后负担过重的患者。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付费用超过10%的部分进入“一站式”即时结算,对其他群众合规费用过大的按“一事一议”方式救助。在此基础上,各县区积极探索以大病商业补充保险、红十字会援助、社会公益捐助和爱心帮扶为补充的多重保障,建立起5—8重的健康保障体系。同时,全面推行单病种限额付费制度,遴选135个单病种实施按病种限额付费;将28个病种门诊手术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建立一人患多种特殊慢病患者实行多种限额费用总和剔除复合用药部分的报销制度。贫困人口在全市公立医院住院免收住院押金,严格监督市、县、镇三级医院把非合规费用分别控制在8%、5%和零以内,超出部分由医院负担,确保将贫困群众个人付费控制在10%以内。

自6月20日以来,全市41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汉中人保财险公司签订了委托代办协议,22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与县区民政部门签订了民政救助结算协议,全市共有14.03万名患者享受了“一单式”结算服务,其中大病保险报销5723人次、报销补偿1874.32万元,民政救助19617人次、救助补偿1152.11万元。

精准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

6月12日,宁强县巴山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冒着烈日酷暑,来到该镇罗全岩村4组贫困户张国华家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人讲解健康体检、家庭医师签约服务、门诊住院报销等健康扶贫政策。“多亏你们给我讲的这么明白,要不然政策这么好,我还不知道该怎么享受嘞!”张国华感慨道。

据悉,针对健康扶贫政策专业性强、病种繁多、干群对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低等情况,我市通过开办电视主题专栏、农村广播宣讲、微信公众号推送、院坝说事会、村医为代表的明白人代办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将健康知识送到人、健康政策送到家、健康服务送到户;结合汉中贫困对象年龄、智力、观念不同的实际,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和村医的前沿哨兵作用,提炼出了“新农合我知道,有病住院能报销,花钱多了也能报,得了慢病还能报,具体村医都知道”等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提高了群众对就医报销政策知晓率,促进了自我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把在精准医疗扶贫和对贫困户健康管理中所探索的有益经验,及时推广到城乡全体群众的医疗和健康管理中,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总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汉中”的推进。

谁来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

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健康发展

健康扶贫要做到精准,明确“谁来扶”与“扶持谁”同样重要。农村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边远地区,如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让贫困人口能够就近看病,是影响健康扶贫成效的关键。为此,我市坚持输血、造血并重,加大服务能力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首要任务。目前,按照2018年所有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目标,我市已建成拥有集体产权、60平方米以上、四室分设的标准化卫生室1589个;大力推行“县招镇用、镇招村用”,仅今年为镇村招录大专生121名,有效解决了贫困山区招不来、留不住人的问题;镇巴、略阳两县创新举措,每年定额选拔本县籍高中毕业生实行村医订单培养项目。同时,全市10个贫困县(区)的11家二级医院,分别与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和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等12家医疗单位建立了对口帮扶机制,深入开展学科建设、诊疗技术、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方面帮带协作,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构建长效机制精准夯实职责

据悉,在健康扶贫工程启动之初,我市就把该项工作作为全市脱贫攻坚的决胜之举和惠民生的重要措施,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问责督导,确保健康扶贫工作有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先后六次召开健康扶贫专题会和镇巴、宁强现场推进会、阶段性工作落实会,全面谋划部署工作任务,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市卫计局建立行业推进组政策对接、协调互动机制,落实市卫计部门包抓县区督导责任,明确县区卫计部门健康扶贫工作主体责任,并纳入县区卫计工作目标责任管理;抽调68名干部组建市、县(区)健康扶贫办公室,健全健康扶贫工作动态管理、定期专项督查和季度年度考核点评“六个一”制度;构建“健康检查、疾病治疗、科学预防和动态管理”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和平台,力促“健康汉中”系统化、常态化和科学化推进。

全站热点
陈仓区:用教育之刃,斩断贫穷代际传递之根 庞文渊 苟军良

2017-12-14 09:04阅读

商州法院异地铁腕执行 企业缴清案款被罚20万元

2017-12-13 12:50阅读

灞桥区国税局召开第六次“找短板、补短板”工作会

2017-12-12 16:47阅读

落实三项机制 推进追赶超越 商洛市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7-12-11 13:53阅读

李明远在临渭区调研时强调 对标对表查漏补缺做到心中有数分类实施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2017-12-09 08:24阅读

汉阴富硒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园区

2017-12-07 20:04阅读

蓝田县教育局组织跨行政区域大学区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活动

2017-12-06 16:1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