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李佳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闻师兄神秀偈子,明心见性,留下此禅宗经典。多少年来,经泛化演绎,“儒释道”三家融合,亦成为修身齐家案头名言,文人墨客托喻金句,素宣粉壁,多见遗迹……
“藏书鉴”金石书画精品展,18日在高新区嘉苑美术馆开幕,初邂逅,精品荟萃,别开生面,清新古朴,禅意袅袅。不觉醉心流连。冬日寂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且斟且饮且徐行,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汉晋古砖博物馆馆长、陕西当代国画艺术研究院院长谢涛,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陕西省书协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渭南市书协副主席、渭南市政协委员罗小平,考古学家、文物鉴定修复专家、金石传拓专家孙大为3位艺术大家,40余幅书画作品,以“藏书鉴”为题,不同的笔墨形态,不同的书画形式,多番碰撞,多种印证,相得益彰,互为呼应。
由汉晋古砖博物馆馆长、陕西当代国画艺术研究院院长谢涛创作的书法作品名“藏”。用收藏的汉砖姓氏拓片创作,堆栈残破的文物片段构成画面,辅以锦灰堆的形式表现,古砖悠远的厚重历史,姓氏拓片奇妙的追寻探源,名文佳篇精美的书法呈现,令人神往追思。
由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罗小平创作的书法作品作“书”。各类书体熟稔全面,古拙的笔触独到悦目,精微精准精心精巧的作品,取法秦汉、雄浑博大、古拙凝练、守正脱俗,质朴恢弘的气魄,厚重沉寂的神韵,宛如一股清流涤荡心田,呼唤积淀于骨血中的千年遗承。
由文物鉴定修复专家、金石传拓专家孙大为创作的国画称“鉴”。渭南大荔籍名师孙大为,极具艺术才情,被誉“鬼才”,山水、花鸟、人物,笔墨简约、构图大胆、设色典雅、透骨清新、直指神髓,启迪心灵,以小见大、意境悠远。砚一池墨香,铺一宣素笺,着一缕青衫,玩一把折扇,拓一枚古痕,度一世浮生,一虫一草一山一水一人一菩提,用笔墨表达内心世界,用意境揭示禅理,寥寥数笔,起落有度,栩栩如生。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书画,兼具着恒久的艺术魅力和璀璨的文化光彩,李白、谢灵运,王羲之,程瑀,滚滚历史长河中的无数个片段瞬间,书画文化领域的朵朵炫彩浪花,对影神交,浅唱低吟,在这里尽可以疏狂肆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只管放空身心。
欣赏中国书画艺术,本就是一次精神修养之旅,滚滚红尘里多少繁芜,唯闲适时节就着书家浪漫,墨者逸兴,文者豪情之浅斟慢酌微醺可将其抛却。神秀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吾辈非方外之人,暂不论他哪一个更为高明,心有所得,情有所托,意有所寄,游目骋怀,即是乐事!至于杯中,或醪醇,或芳茶,抑或一捧白开,兜兜转转,也都咂摸的出许多美妙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