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王益区努力破解产业扶贫盲点

2017-11-19 11:06  铜川日报

(记者 冯洁 通讯员 鲁小闯)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王益区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依托六大现代农业园带动,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新型经营组织)+农户”“农技服务(职业农民培育)+农户”等产业脱贫模式,从“一村一品”到“一村多品”,从大产业到小产业,从一户一业到村集体产业,从传统产业到引入电子商务、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使全区10个贫困村主导产业实现规划全覆盖,156户产业扶贫户发展至少1个产业项目,因地制宜的产业脱贫方式正一步步破解产业脱贫覆盖盲点。

引进农业龙头企业 贫困户收益“多”了

“梁家塬村原本有2000多人,但现在年轻劳力都在外面打工,剩下的都是老人、小孩,现在有两大难题:一是劳动力不足,特别是贫困户缺劳力现象尤为严重;二是想发展却缺资金、缺技术,种养业呈分散型,市场竞争力弱,怎么发展?”黄堡镇梁家塬村村委会主任梁勋宁说起自己村的现状时很担忧。

2016年通过区农林局牵线搭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铜川市益民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入驻梁家塬村发展益民现代农业园区,计划投资1.2亿建设1000亩高标准双矮化苹果示范园、休闲采摘园、1万吨果蔬库、益民农业园区综合服务楼等工程。目前,农业园区以每亩500元已流转梁家塬村耕地900亩栽植双矮化苹果。其中,流转5户贫困户18亩耕地,常年在园区打工的贫困户共8人,农忙时节打工群众每天达到80余人,每日收益80元—100元。

创新拓展帮扶模式 贫困户腰包鼓了

为更好地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该区依托铜川市吉瑞元食品有限公司,采用“政府+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发挥“送兔收兔”“代养托管”精准帮扶优势和贫困户签订合同。该公司养殖基地向贫困户免费提供伊拉兔种兔和技术指导,按照成本价供应饲料,精准指导贫困户肉兔养殖,并以略高于市场价回收成品兔。每月免费给养殖户讲课、传授技术,手把手指导贫困户养殖。与8户贫困户签订了养殖协议,实行全程服务;与14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签订了“代养托管”协议。由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出资14万元入股企业,企业每年向14名贫困户分红1500元—3000元。

精准帮扶不放“小” 贫困户更积极了

小处着手,支持贫困户产业提质增效。王益区从农户的迫切需求出发,根据建档立卡户实际意愿,为贫困户制定精准小产业扶持奖补办法。贫困户种养殖保险自负部分由财政再承担一半,对贫困户发展短平快种养殖、加工等产业实行财政差额奖补,实现农户对种养需求“点菜”,政府照单“下厨”的新型帮扶方式。做到区有产业扶贫规划、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激发,累计发展种兔养殖10户,畜禽养殖20户,种植核桃、花椒、苹果等138户,发展光伏发电87户、农家乐1户,开办小卖部3户,为14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个贫困村电商服务实现全覆盖,均成立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

通过小产业的发展,引导贫困家庭在外劳力返乡创业,带动了贫困村产业发展、农户增收。

项目带动光伏模式 贫困户全覆盖了

抢抓国家节能减排及推广贫困户户用光伏发电项目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包装、申报光伏发电项目。积极争取建设村级屋顶式集中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将所有贫困户纳入补助范围内,每年享受村集体光伏发电3000元—4000元扶贫补助资金,确保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常年收益,巩固了脱贫成果。

全站热点
冯振东: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结果真实

2017-11-18 15:03阅读

灞桥区现代农业领域新增两家省级众创载体

2017-11-17 19:16阅读

“创业西安行 碑林站”活动在碑林科技产业园举办

2017-11-17 09:05阅读

全市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2017-11-15 20:07阅读

灞桥区副区长李军考到便民服务大厅检查体验”最多跑一次”工作

2017-11-14 15:37阅读

高陵区委书记杨晓东主持召开铁腕治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017-11-13 11:24阅读

汉阴县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工作

2017-11-11 08:0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