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程瑾
在所有声响中,生命生根拔节的声音最令人心动;在所有愿景中,改革落地生根的情景最令人期待。
近三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将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各项改革部署,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聚焦构建转型发展、追赶超越新的体制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和民生取向,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领域改革,深切回应人民群众期待,以“获得感”彰显改革含金量,在这场“新的觉醒,新的长征,新的革命”中,中心城市综合改革成效显著,人民群众获得感倍增,富平“多规合一”试点受到住建部充分肯定,大荔“柔性治水”实践成为关中水乡建设样板……渭南已然呈现出了新的姿态,改革已成为八百里秦川之上最为醒目的色彩。
亲力亲为“挑重担”全面深改彰显责任担当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不仅要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既要挂帅、又要出征,亲力亲为抓改革”。
亲力亲为、勇挑重担,何处着力?渭南的执政者用实践、实干给出了最有力的回答:
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头号工程”。2014年伊始,伴随着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渭南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委书记出任深改组组长,市委各常委分别担任专项小组组长,“既挂帅,又亲征”从而掀开了渭南“头号工程”的大幕。
“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遇到的硬骨头越多。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坚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基本取向,强化责任担当,坚定改革信心,增强改革定力,更加积极主动精准地研究和推进改革,确保人们享受深化改革释放的巨大红利。”市委书记陆治原如是说。
聚焦发挥市委深改组、专项小组谋全局、抓关键、破难点、促落实作用,历任市委书记带头履行深改组组长职责。2015年7月8日,市委书记陆治原履职渭南不到1月,就组织召开市委深改组第10次会议,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地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实现渭南追赶超越、决胜小康的“关键一招”;明确要求对中央和省委既定的改革“规定动作”,必须不折不扣抓承接、抓落地,对渭南发展需要和群众期盼的改革“自选动作”,必须持之以恒抓创新、抓突破。他主动包抓的中心城市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形成《开展中心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探索出具有渭南特色的园林绿化“4432”模式,中心城市“四纵四横”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成功实施,南湖公园、西海公园、东湖公园全面启动,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框架逐步拉大、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