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柴做饭、秸秆烧炕、散煤取暖等行为,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9月30日,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我市把农村“五改”工作作为“铁腕治霾”、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新能源模式,今年截至目前,有28.7万农户通过改造气、电、炕、灶、暖,用上了清洁能源。
据了解,生物质燃烧造成的污染占到我市 PM2.5源的19.4%,是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重点污染源之一。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制定了《宝鸡市2016-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农村“气化”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气化宝鸡”进程,全力加快农村“五改”工作。组织宝鸡中燃、华通燃气等企业,打破市场限制、开展良性竞争,不断扩大管网铺设范围;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燃气、电力保障能力。针对农村“五改”用户分散、管网建设线长面广、投资较大、回收周期长等实际情况,结合农户意愿,采取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方式,加速农村全面推广清洁能源的步伐。同时把农村“五改”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积极引进碳晶、石墨烯、碳纤维等生产、经销企业,加速新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农村“五改”产品当地生产、就近采购,不断降低改造成本,减轻群众负担。
农村“五改”工作的宣传推进,让农民改变了不少生活习惯,不断提升生活质量。金台区蟠龙镇大槐树村村民张周绪家里刚刚换上了电水暖炕板。掀开褥子,只见几块面板整齐排列在炕上,一根根细管子将面板与加热器连接起来。张周绪说:“加上水后,只要一通电,这板子就会慢慢热起来,想啥时候用就啥时候用,想要多热就多热。这炕改了,今年过冬不烧麦草,方便又干净。”
据了解,自我市开展农村“五改”工作以来,已有38.5万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削减燃煤消费77万吨。本报记者胡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