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从县到区,“千年古县”踏上新起点

2017-09-29 18:59  汉中日报

本报记者 李佩蓉 朱媛媛 文/图

9月28日上午,汉中市南郑举行撤县设区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标志着拥有2468年历史的南郑从此迈入了“区”时代,正式成为汉中市第2个建制区。在区委、区政府大楼前,人们争先拍照留念,记住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从“南郑县”到“南郑区”,原行政区域和政府所在地不变,是不是就是简单地换块牌子、变个称呼?一字之差,到底意味着什么?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其背后折射了汉中怎样的发展思路?

“千年古县””历经岁月变迁

南郑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临汉江,南依巴山,总面积2809平方公里,人口56.8万人。南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考古工作者在县境北部的梁山脚下发现的龙岗旧石器遗址遗物证实,南郑地区早在120万年以前即有古人类生息繁衍。原始公社时期,已有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南郑是汉水流域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社会从古到今各个时期的承载、延续踪迹都可以在这找到。“如果从秦厉公派左庶长修筑南郑城算起,南郑至今已有2468年的历史,2014年被联合国地名组织和中国地名遗产保护促进会认定为‘中国千年古县’,也是陕南唯一一个。而‘南郑县’这一名称,除公元544年至公元581年间更名为光义县外,长期没有变过。县的建制除1958年至1961年中断过三年外,也没有中断过。”南郑地方志办公室的同志告诉记者。

南郑置县时间,史无明载。其地在殷商、西周时期即为汉水上中游地区重镇,为褒国所有。东周春秋为蜀地,战国时期秦置汉中郡,辖南郑县,南郑正式置县,为陕西置县最早的县之一。从公元前451年秦厉公派左庶长筑南郑城,到公元611年的1000多年里,南郑县城一直在今汉中市区东北不远处;公元612年迁到老城西南的汉水边上(今汉中市区)。所辖区域,明代前无准确资料,明代初年至民国末年的500多年间,行政区划发生过多次变化,但大的范围基本没变。1949年12月6日,南郑县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随即将南郑分置为南郑市与南郑县。南郑县迁治于城东十八里铺(今铺镇),除汉中城及郊区归南郑市外,其余集镇和乡村由南郑县辖领。1953年10月,南郑市更名为汉中市。1958年底撤销南郑县,辖区并入汉中市。1961年8月,县、市分设,划汉江以南为南郑县新政区。1996年7月汉中地区撤地设市后,南郑为汉中市辖县。2017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撤销南郑县,设立汉中市南郑区,以原南郑县的行政区域为南郑区的行政区域。

区在强县里孕育

南郑成功撤县设区,是目前为止陕南地区唯一一个获批的县。

“撤县设区是有条件的,而且有严格的程序,必须经省、市政府同意,最后经过民政部和国务院同意,经实地考察方能批准。”南郑民政局地名办有关负责人说。

民政部出台的《市辖区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说明,允许直辖市和地级市设立市辖区,其中市区总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的城市,平均每60万人可设立1个市辖区。最小的市辖区人口不得少于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不得少于10万人。对于中心城市郊县(县级市)改设市辖区,须该县(市)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业人口不得低于70%;第二、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75%以上。改设市辖区的县(市),全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不得低于上一年本市市辖区对应指标的平均水平。

据南郑统计局统计,2015年,全县人口约57万人,非农业人口约16万人,全县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人口的比率为52.2%,其中城镇人口约19万人,城镇化率为40.73%。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4.88亿元,增长11.5%。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6.5%。区域经济综合排名居陕南三市之首。符合民政部出台《市辖区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

“经过多年发展,南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是,作为县,它现有行政区划格局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要求,与汉中市‘一江两岸’规划管理职能重叠,在行政管理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将南郑撤县设区,可以充分发挥它的区位优势,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升城市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市区聚集人口,承载产业能力,推动城市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所以南郑撤县设区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南郑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

撤县设区一字之差有何不同

区和县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里面的内涵变化却非常大。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做强县区,聚集资源,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9月28日,市委书记王建军在南郑区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上讲话指出:“南郑撤县设区,不是简单的更名换牌,而是意味着发展坐标的更高定位、发展理念的完善提升、发展路径的重新审视、发展重心的逐步转移,肩负的责任更大,承载的期望更重。”

由“县”到“区”,意味着由以农村为主的县域发展,向以城市为主的市域发展转变。撤县设区不仅仅对加快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而且也是整合全市发展资源、提高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现实需要。9月26日,在南郑撤县设区新闻发布会上,南郑区有关负责人说,撤县设区有利于工业园区的统一规划,减少园区建设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有效避免重复投资,更高规格、更高标准的推进园区建设;扩大了汉中市区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做大做强汉中市中心城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提升中心城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南郑撤县设区后,汉中市城市人口将达到100万,城市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将更加优化,对于促进区域统筹、城乡一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不管是县,还是区,还是市,发展才是硬道理,老百姓生活的越来越好才是硬道理。“我们将抢抓撤县设区重大机遇,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城市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把南郑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精华之地、文化旅游强市潜力之地、陕西最美城市品质之地’。并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大环境,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南郑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撤县设区老百姓最关心啥

撤县设区后,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针对此问题,南郑撤县设区领导小组在风险评估分析的同时,跟人大、政协进行充分沟通,人大、政协也再次出具了关于南郑行政区划调整的决议、意见。政府针对这些意见认真做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论证。

撤县设区后,工资待遇有没有变化?

以前,广大职工的福利待遇相比市级机关、单位和汉台区机关、单位基本一致,都是按照工资福利标准足额发放的。设区后,将按照市辖区标准对南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作出核算调整,所有工资、福利足额发放。

原有身份证明是否需要更换?

更换是必然的,但目前还没有接到相应文件,如果需要更换户口本、身份证等身份证明相关部门会提前通知。

面对物价上涨风险,政府如何应对?

设区后包括房价、生活成本等存在上涨的风险。针对此风险,将加大调控力度和市场监管,严格遏制物价过快上涨。

环境污染会不会加重?

由于区域优势、城市建设进程加快等因素,可能引发环境问题。针对此问题,将加大对雾霾等问题的治理力度,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视环保评估,严格环境污染防护措施,鼓励引进更多的环保企业落地南郑,风险低且可控。

全站热点
扫“延安智慧旅游网平台”二维码 游遍全延安

2017-09-29 14:01阅读

莲湖区卫计局召开医疗联合体工作安排会

2017-09-28 19:16阅读

古道明珠展新风 文艺创作到基层——宝鸡市作家、艺术家赴太白县王家堎镇采风侧记

2017-09-27 21:06阅读

丹凤现代工业稳增长势头良好

2017-09-26 10:40阅读

鄠邑:草堂镇迅速行动,加大散煤燃烧治理检查力度

2017-09-23 18:46阅读

临潼副区长刘春来联系对接高层次人才

2017-09-21 18:36阅读

郭家垭村“党建+脱贫”奔富路

2017-09-20 10:3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