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建敏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位于秦岭腹地的太白县王家堎镇依然青山苍翠,溪水潺潺,由市作家协会、市职工作家协会、市音乐文学学会和太白县委宣传部、县生态办主办,王家堎镇党委、镇政府与金大养生谷景区承办的“畅游古道美景、弘扬栈道文化”迎国庆喜迎十九大诗词采风活动便在此举行。9月22日至24日,我市作家、诗人、艺术家一行40余人来到这里,本着“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启了一次沐古风、感民风的文化之旅,同时积极关注基层民生与精准
扶贫,进行了一次接地气、长灵气的主题实践活动。
本次采风活动旨在加快太白县全域景区化步伐,构建“旅游 +”产业大融合发展模式,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岭南文化、农耕文化和栈道文化,打造“古道明珠王家堎”特色品牌。两天来,采风团成员深入镇区村落,徜徉于古道幽谷,沉醉于多元文化,领略了王家堎镇的古风和新貌。沐古风褒斜古道换新颜
23日上午,采风团成员沿姜眉公路来到王家堎镇和平村,驻足于褒斜古道地图前,聆听王家堎镇党委书记王军敏讲述这里的历史变迁和逸事传说。被誉为“中国第一古栈道”的褒斜栈道历史上曾屡修屡毁,迄今只在这里保存下三处遗址,其中诸葛亮屯兵处绝壁上的栈道遗址非常完整,插在绝壁上的石条也十分完好。大家看着石壁上的方形栈道孔和当年用“火焚水激”法修栈道留下的遗迹,仿若看到了当年修栈道之艰辛情景,看到了关中与巴蜀曾经的物资往来景况,听到了连绵不绝的辚辚车马声。了解了王家堎的由来传说和芝田驿的历史,以及诸葛亮屯兵存粮处、赤崖里府库的逸事,大家更是对这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赞叹不已。
风烟散尽,如今的姜眉公路连通汉中与关中,道旁植被良好,青瓦白墙的特色民居更显雅致,让大家不胜感怀、不胜叹许。感民风村史山歌有亮点
来到我市唯一的室外村史馆——中明村史馆,采风团成员一下子被这里独具匠心的设计吸引住了。沿着村史文化长廊前行,看着两旁悬挂的历史故事字画和吊罐、煤油灯、手摇绳车、箩筐、生漆桶、蜂罩、撑杆、木犁、背夹、连枷等各种旧时生活用品及农具,大家犹如走进了时光隧道,慢慢体验着岭南淳朴的民俗和农耕文化,生活的况味与岁月的乡愁在这里交融、流淌……
看到已有200多年历史的清代大碾盘,还有立于清嘉庆四年、刻有安民告示的“督宪牌亍”碑,以及石磨、石马槽等民俗旧物,采风团成员也在不停地拍照、记录,留住这难得的历史记忆。
正参观间,一曲悠扬婉转的山歌从广场上传来,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原来,中明村年逾七旬的民间艺人冉光荣正领着几位村民在吟唱太白山歌,桌上摆放的《红军歌谣》《老来难》《十对花》等歌词引起了采风团词曲作家们的兴趣,他们认真品味着山歌悠长的韵味,并与老艺人攀谈交流,为自己今后创作汲取来自山乡的原生态的营养。
接地气探访群众致富路
23日中午,看到崭新漂亮的移民新居,采风团成员纷纷步入屋内参观,与村民攀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镇长张广田介绍说,这些都是政府建设的,移民新居二楼是住房,一楼是门面房,移民搬迁户可以经营小商店、饭店、客栈等,真正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里以前从来没有交易市场,如今政府又新建了中明水岸市场交易长廊,方便了群众交易农产品、山货等。
来到中明脱贫攻坚产业示范园,采风团成员徜徉于百亩花海,迷醉于绚烂娇艳的小丽花、异香扑鼻的“醉蝶”、绚丽多姿的格桑花、热烈奔放的油葵等花卉中。这些花卉既点亮了青山幽谷,也是很好的蜜源,可谓是群众通过养蜂脱贫致富的“金花”。
沿着山路前行,五味子、毛栗子、“八月炸”等山果给采风团成员不断带来惊喜;来到延长沟神秘的滴水崖溶洞前,看到深10米、宽6米、高8米的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幔、石花,听闻这里还有白蟒传说,大家更是惊叹不已。
扬正气无名英雄浩气存
23日下午,采风团成员顺着金大养生谷,来到罗马湾战斗遗址。罗马湾战役发生在王家堎、靖口一带,是解放战争时期秦岭战役中一次重要的战役。1949年8月底,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胡宗南残部在此激战,我军指战员前仆后继,冲越孤岗重峦,喋血深沟宽壑,有百余名指战员长眠于此,与这里的青山碧草和大沟水库为伴。
秋风瑟瑟,采风团成员伫立于罗马湾无名烈士纪念碑前,集体默哀,并敬献花篮,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红色文化。这些无名英雄更是令人敬仰,其精神永驻时光里,浩气长存天地间!长灵气创作交流为人民
23日晚,我市作家李广汉、陈新明、李喜林、朱百强、赵玲萍,诗人秦舟、荒原子、柏相、梁亚军、魏娜、陈泯,词曲作家许森林、王飞、闫宝才、李宝萍、何铃领,歌唱家容林娟、杨晓宁、刘薇娜等与镇上工作人员雅聚一堂,朗诵诗词,载歌载舞,竞展才艺,联欢交流。其间,市作协、市职工作协、宝鸡万邦图书城分别向镇上赠书。本次活动组织者、市职工作协主席、市音乐文学学会主席白麟感慨地说:“回到家乡太白,感到这里的山水人文都可亲可敬,褒斜古道王家堎人的古道热肠让所有采风团成员感动,这里的秀美山川、风土人情和基层干部的拼搏精神更激发了大家的灵感,期盼作家艺术家能用笔管里的‘热肠’,为这方红色热土多创作诗词歌赋!”
24日上午,作家、艺术家们又围绕文艺为人民服务,怎样深入生活、反映现实等话题展开创作交流,不少诗人还即兴朗诵了这次采风写就的诗歌。大家纷纷表示,文艺作品要走出小我的“象牙塔”,反映基层群众的火热生活;这次采风收获满满,大家也会将其化作精美诗文和雅曲,为王家堎镇的美景增色添彩,为秀美太白的发展添智助力,让这颗“古道明珠”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