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文,让我们沐浴文明新风 广大市民热议咸阳创文这多年身边变化之三
创文的关键就是要把文明融入城市的血液里,润物无声,成风化人,久久为功。
在创文的系统工程中,我市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围绕市民素质提升,突出志愿引领,营造浓厚氛围,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创文热潮,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践行文明,城市在全民创建中焕发活力。
志愿服务引领社会风尚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咸阳,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捡垃圾、擦护栏、扶老人,他们是养老院里的义工,是马路上的文明劝导员,是大型活动中的引导员,是困难家庭的生活帮手
丈夫患有颈髓星形瘤,儿子患脊髓性颈椎病,两人均卧床在家,生活不能自理,对于家住秦宝小区的朱建琳来说,照顾好丈夫和儿子就是她生活的全部。自从她的家庭受到社会关注后,社区志愿者们隔三岔五来到她家做家务、照顾她的丈夫和儿子,从此与他们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明社会有真爱,很感谢社会各界的帮助,特别是志愿者们,多年来到我的家里做义工,为全家人重拾了生活的希望,他们很了不起。谈及志愿者,朱建琳很是感激。她说,随着创文的热度不断升高,社区里的志愿者也变多了,而帮助他们家的志愿者中既有周围的邻里,也有素不相识的热心人,他们总是不求回报地出手相助,这让全家人非常感激。
一件红马甲,一顶红帽子,这是咸阳千千万万名志愿者的共同标志。在市内重点街区、十字路口、背街小巷,数万名志愿者长期活跃在城市管理一线,用自身行动践行文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市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闯红灯过马路,有志愿者劝导;在景区里扔个烟头,有志愿者制止;在湖边嬉戏,有志愿者提醒注意安全;在广场上散步,有志愿者发放文明倡议书生活中,总是会与志愿者不期而遇,印象里, (下转A2版)
他们都是文明的传播者、代言人。市民杨惠霞说。
而在市民刘引的印象里,随着咸阳文明指数不断攀升,志愿者和普通市民的区别很模糊,普通市民偶尔也是一名志愿者。
单位经常在周末发动大家参加公益活动,或是捡拾垃圾,或是清理野广告,时间久了,看着城市容貌一点点提升,大家都有一种参与创文、践行文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刘引说。
潜移默化吹来文明新风
文明是什么?是别人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公共场所的轻声细语
今年6月,我市机动车礼让行人专项行动启动。一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感觉到,往日人车相争的现象逐渐减少,而机动车礼让行人的文明现象正在不断增多。
以前过马路是人不让车、车不让人,甚至酿出交通事故。现在,越来越多的机动车司机一改往日驾驶习惯,路遇行人都能做到减速、礼让,这是一个好现象,应该支持。市民宁涛说,不只是车让人现象增多,行人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行人闯红灯的现象也得到也有效遏制,文明出行已经成为一种风尚。
文明用餐、拒绝浪费是中华传统美德,餐桌上的行为举止更能体现文明的重要性。
市民罗小兵表示,随便进一家餐厅,迎面而来的不只是服务员的微笑服务,还有禁止吸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拒绝浪费,适量点餐等各式各样的文明提示语和公益广告,既醒目又能让人自然而然的付诸行动。
现在,餐厅里的浪费少了,光盘多了;大声喧哗的人少了,人与人之间多了份尊重和理解,多了份文明。罗小兵说。
在社区,文明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营造了社会和谐的氛围。
现在的咸阳,大街小巷、楼里楼外,创文标语、公益广告、文明公约、市民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等随处可见,营造出浓厚创文氛围的同时,确实对居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市民林苗说。
林苗表示,有时自己出门带的东西有点多造成行动不便,会有人主动上前帮忙分担;经常在打开住宅楼单元门时发现,有人正按开电梯门等她进来;并不相识的邻里遇到她,总是会点头并报以微笑;小区里的孩子见到她,经常会喊声阿姨好。
自己讲文明、讲礼貌,才能成为文明人。每一个人都讲文明、讲礼貌,才能称为文明社会。在咸阳,创文从来都不是党政机关的单打独斗,而是全民的广泛参与,正因为如此,文明的力量充实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创文小资料:
深入推进创文,我市坚持以文化人,引领文明风尚,以宣传教育成风化人,以引导践行培育风尚,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大到机场车站、高速沿线、广场公园、城市街区,小到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设施、候车站台、服务窗口等,实现了公益广告无盲区、全覆盖。面向市民发放《美丽咸阳》、《文明手册》、《文明倡议书》、《致市民朋友一封信》以及创文主题日用品、宣传品上百万件,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支持度。通过宣传、教育和熏陶,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践行文明,城市在全民创建中焕发活力。(本网记者 郑苗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