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之前,从央视以前的新闻报道中得知,红场附近有一家中国茶馆——茶叶俱乐部,这是俄罗斯人品尝中国茶、感受中国文化的地方,喜爱中国茶的会员会在每周五晚上举行品茶会。本来我们很想寻访这家茶馆,但因为还有经贸文化推介论坛的任务,时间紧张,只能作罢。
前往论坛会场的途中,我们匆匆走过莫斯科的街头,浓郁的异国风情纷至沓来,又一掠而过:每个地铁站形神各异的人物雕塑,伟大诗人普希金低头沉思的塑像,红场上为庆祝丰收日堆放的精心雕刻的南瓜,广场上悠然踱步的鸽群……一双双新鲜好奇的眼睛饱享了风景的盛宴。街边一家超市玻璃橱窗内的中国茶吸引我们走了进去。盛以玻璃罐或陶瓷罐的普洱、碧螺春、铁观音等中国名茶,摆放在橱窗显著位置,包装上大多写着中文字样“精品茗茶”,价位换算成人民币与国内大致相当。据老板介绍,这类茶叶颇受当地消费者欢迎。
历史上,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因此,茶在17、18世纪的俄罗斯是局限于上层社会的“城市奢侈饮品”,喝茶一度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而今天,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中俄经贸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凭借醇香的口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茶在俄罗斯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当地举行的经贸文化推介论坛上,摆放在会场门口的汉中仙毫引起了众多外国友人的浓烈兴趣,纷纷冲沏、品尝。就读于莫斯科语言学院的爱古丽,在先后品尝了汉中绿茶和红茶后,称赞道:“好喝!”2015年曾在中国青岛学习过一个月时间的她,在纸上用中文写下自己的名字“爱古丽”,并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告诉我们,她平时很喜欢喝红茶,也非常喜爱中国茶的品质和口感。但遗憾的是中国茶叶价格对作为学生的她来说,还是比较昂贵的,所以并不经常消费。临别时,汉中仙毫品牌代表为她赠送茶礼,并欢迎她到汉中做客,让这位高挑的俄罗斯姑娘喜不自胜,连连称谢。
一个善意的微笑可以消除语言的隔阂,一杯可口的清茶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以茶为纽带,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开始通过茶,接触、了解并喜爱上中国文化。这也就是“汉中仙毫”走出国门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