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盈盈映斜阳,山乡美景入画来!
初秋时节,走进太白县,如同踏进了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湛蓝的天、洁白的云,绿树红花掩映白墙红瓦;文化墙、石头画、村史馆,承载着乡愁记忆;小汽车、农家乐、广场舞,映衬着山村的幸福生活……
也许你走着看到的只是太白的颜值美,但美丽乡村不仅要颜值美,更要有内涵美,传承精神美,这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太白县把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全域景区化的总体布局,高点规划,与城乡统筹、脱贫攻坚、产业升级、乡风文明等工作同部署、同督查、同落实,全域推进,把每一个村庄当公园、每一个园区当景区、每一条道路河流当风景线来建设,为转型升级、绿色崛起夯实根基。2016年,太白县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改善人居环境先进县,成功跻身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
美丽乡村建设在环境提升的同时,带来了美丽产业、美丽乡风、美丽生活,让太白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颜值——
美丽村庄“绣”出新家园
如果将太白的乡村比作一位美人,那么曾经的柴草乱堆、污水乱排等环境陋习就如同美女脸上沾了灰,影响了好形象。如今,太白县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工作,逐渐擦掉了美女脸上的灰,不仅露出了青山绿水的天然“容颜”,还“略施粉黛”展现出让游人赞美的“高颜值”。现在只要你走进太白乡村,不管是沿路“走马观花”,还是深入小山村“细品慢看”,都能领略到全方位的乡村之美。家家门前有花园,村村都有小广场。石头小品、乡土民居、改造过的土坯房、精心绘制的3D文化墙,用石块和瓦片铺砌而成的林间小径,河底石头“堤坝”上雕刻的精美花朵,再次向人们展示了太白乡村与众不同的美。
太白乡村的华丽“蝶变”不仅是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超前谋划的结果,更是广大干部群众咬定目标不放松,下足“绣花”功夫苦干实干的结果。首先从强基础做起,把偏远村组、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农业园区、河道水系等全部纳入环境整治范畴,出重拳、下猛药,清“三堆”、治“三乱”、美“三口”,净化先行、绿化跟进、硬化强基、美化增色、文化点睛,农村环境大幅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其次,坚持“紧扣自然本色,彰显文化特色,保持乡土原色”的“三色”工作方针,把全县66个村,按示范村、重点村、推进村梯次推进。尤其是今年大地景观绿化、千亩花海等项目的实施,真正实现了“村在花中、路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丽画卷。再次是抓保障,建立门前五包责任制,开展环境卫生村比村、组比组、户比户检查评比活动,机关干部、志愿者奔赴现场抓整治,营造了全民共建的浓厚氛围。打造了栈道明珠新中明、世外桃源六家村、梦里老家魁星楼、梦幻山水黄柏塬、金色唯美兴隆村等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
增内涵——
美丽产业搭建脱贫新载体
太白乡村外在环境的改变,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到农村感受农家生活,激活了乡村游,催生出一批有内涵的“美丽产业”。王家堎镇党委书记王军敏深有感触地说:“搞美丽乡村建设表面上是改善农村群众生活环境,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以及三产服务业融合发展,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努力走出一条乡村持续美丽、群众不断增收的新路子。”
环境的美化,设施的改善,品位的提升,正在让太白的绿水青山“变”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鹦鸽镇马耳山村开农家乐的张军芳逢人就说:“咱挣的是好风景的钱。”张军芳的农家乐从今年5月份就进入旺季,几乎每天都有游人就餐住宿,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挣4000多元,
她满脸喜悦地告诉笔者:“很多游客都说这房屋太美了,所以专门停下来吃饭,还有人说要在这住几个月,这都是民居改造带来的收益。”王家堎镇中明村贫困户陈宝银告诉笔者,以前村上环境不好,家里有人得重病要用滑竿往医院抬,翻山越岭到县城要4个多小时。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到县城只需1个小时。好环境不仅让山里群众的生活方便了,镇上还在沿路种了上百亩菊花和油葵,很多游客来这里观赏游玩,也会买土蜂蜜、土核桃,村民的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几倍。瞅准了好环境带来的好蜜源,陈宝银家今年一下子就养了40箱土蜂,他说蜂蜜根本不愁卖,年底肯定能摘掉穷帽子。据了解,为了帮助群众销售山货等土特产,沿姜眉公路的镇都在路边建起了集市,方便游客采购原生态的山货,山里的土蜂蜜、核桃、木耳、五味子在集市上不仅卖出了好价钱,还增强了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
美丽风景能当钱花?在太白县这已经成为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太白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整合项目资金2.5亿元,先后启动实施村组道路、安全饮水、环境整治三大类项目253个,使贫困村的水、电、路、讯、房、桥各项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奠定了发展基础。特别是今年以来,对境内的四条主干公路进行了重点改造,姜眉公路沿线改造工程促进了农旅融合步伐,潘太路县城北入口景观大道的建设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太洋公路旅游线路环境提升工程展现了原生态之美,凤太公路石头围墙和花草带成为亮丽风景线,沿路发展起农家乐、高山蔬菜、蓝莓树莓、苗木花卉等一大批产业。环境的美化,设施的改善,品位的提升,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农村感受农家生活,催生出250多户农家客栈和40多家农村电商网点,激活了乡村游,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增收。游客对环境的更高要求刺激了全县苗木花卉产业蓬勃发展,累计新发展油用牡丹、薰衣草、百合等苗木花卉6000亩,既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又为全域景区化点缀了清新鲜亮的底色。在“美丽乡村”风景的吸引下,今年上半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159.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44亿元,以农促游、以游带农成为增收新亮点。
提精神——
美丽乡风引领追赶超越新热潮
美丽有千百种形式,但有精神传承的美才是最动人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太白的每个乡村都是独一无二的,既有时尚现代的“潮流”,也有能让人回忆起乡愁的“古朴”,各村因地制宜建设文化广场,镌刻诗词,挖掘村史民俗、文化典故,建设文化墙、村史墙、村史馆,传承文化基因,弘扬文明乡风,把每个村的文化都带动起来,打造了一个具有认同感、亲切感、归属感的乡村环境,带动了农村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
环境好了,群众的素质也提高了;环境好了,太白人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好环境催生的文明乡风,掀起了当地群众追赶超越新热潮,淳朴的民风、美丽的环境更成为吸引外地客商投资的
“金招牌”。今年夏季,太白乡村美景刷屏“朋友圈”,引爆乡村游。咀头镇梅湾村党支部书记陶晓侠说:“村上停的全是西安、宝鸡来的私家车,能住宿的农户家里全都住满了,城里人就是看上咱这山村的好环境了。”桃川镇蹇坡村树立朱子家训牌和四季农谚塔,潜移默化引导村民养成文明习惯,同时利用原生态田园风光积极策划包装生态休闲体验园建设项目,成功答辩得到评委青睐,争取到省市200万元的投资意向,将建成青少年农事体验游学基地,让好环境变成群众增收的助推器。黄柏塬村通过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实现了雨污分流、弱电地埋,新建成傥骆步行街,提升了镇区品位,激活了三产服务业。美丽乡村已成为太白独特的名片,吸引外地客商纷纷投资兴业。截至8月底,全县新引进虢川河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共24个,实现合同、协议引资121亿元,点燃了追赶超越的新引擎。
如今,行走在太白,村庄是公园,园区是景区,道路是风景线,太白真正成为让田园更生态、让城市人更向往、让农村人更留恋的梦里故乡。太白县委书记田来锁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按照市委提出的要把太白县建成‘中国达沃斯’的目标,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域景区化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努力建设一批个性鲜明、诗意盎然、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实现全域景区推动全域旅游。”
撸起袖子加油干,追赶超越正当时!我们相信,太白的“美丽乡村”必将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