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陇县温水镇枣林村杨建新:起早贪黑种香菇 一茬收入三万五

2017-09-12 18:28  宝鸡日报

9月8日,记者在陇县温水镇就业扶贫基地看到,一座座香菇大棚一眼望不到边。走进贫困户杨建新的大棚内,只见一家人正在采摘香菇。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基地免费为我家提供了四座大棚,今年种植的第一茬香菇马上采摘完了,一算账收入就有3.5万元。眼下,我正在装第二茬菇棒,十一月左右就能上市了,年底收入7万元没问题。”

今年55岁的杨建新,家住温水镇枣林村高庄组深山里,全家共有七口人,妻子、儿子、儿媳和三个孙子。家里10多亩山坡地广种薄收,一年到头只能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很艰难,还因盖房、给儿子娶媳妇欠了10多万元外债,成为全村典型的贫困户。去年,在脱贫攻坚战中,驻村第一书记何琳超动员他到就业扶贫基地,搭上“借袋还菇”顺风车种植香菇。刚开始,杨建新觉得自己长年累月以种地为生,在大棚作务香菇没技术,思想顾虑很大。这时,县委书记杜长生带领县农业局、人社局等部门负责人,来到杨建新家里,把全家人叫到一起开了个“家庭会”,通过算账对比,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走出大山,经营香菇大棚。去年年底,县人社局组织基地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杨建新和妻子、儿子和儿媳都参加了种植香菇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杨建新学到一技之长,有了底气,加之基地经常有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他的脱贫信心更足了。今年刚一开春,全家人卷起铺盖,扎根就业扶贫基地,一次性经营了四座大棚,并用产业扶贫资金5000元添置了设备。经过全家人起早贪黑,精心管护,香菇长势喜人,仅五个月时间,就收入了3.5万元。

就业扶贫基地负责人李晓宏告诉记者,目前,像杨建新这样种植香菇的贫困户,在基地就有83户150多人。有能力种植香菇的贫困户,基地免费提供大棚,保底价全部收购,贫困户不承担任何资金、市场风险;没有能力经营大棚的贫困户,可以就地务工,每月工资1800元以上,同时,年底入股分红,户均年收入2万元。本报记者庞文渊

全站热点
长安教师节到了 滦镇街道16万元表彰优秀教师

2017-09-12 15:22阅读

碑林:开展“全面解放思想 跳出城墙思维 奋力追赶超越”大讨论活动

2017-09-11 18:13阅读

延安市召开健康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动员暨创卫总结表彰大会

2017-09-09 12:34阅读

灞桥区国税局持续开展"大走访 大调研 大宣传"活动

2017-09-07 21:42阅读

周至县电商协会举办电商资源与快递资源对接活动

2017-09-06 17:32阅读

阎良区安委办组织开展市场和儿童娱乐场所安全生产检查

2017-09-05 14:24阅读

周至:为困境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2017-09-04 17:1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