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你们一桌6个人,点的饭菜差不多够吃了,吃完不够再加菜。9月5日,在我市一家餐馆,服务员提醒顾客适量点菜,避免浪费,得到顾客肯定的答复。小餐桌折射出大文明,杜绝餐桌浪费,已经成为许多市民的共识。
记者在我市多家餐饮店和酒店看到,在入口处醒目位置都张贴着文明用餐宣传画,在餐桌上摆放着不剩饭、不剩菜粒粒皆辛苦、文明在餐桌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等文明用餐温馨提示牌,时刻提醒顾客文明节俭用餐。
服务员,给剩菜打个包。在一家餐饮店内,市民巨文峰与几位朋友聚餐结束后,见桌上还有几道菜剩余不少,主动要求打包。他说,平时点菜会注意菜量,基本上能吃完,有时候吃不完就会打包带走,与家人、朋友出来吃饭,实用为主,光盘挺好的。
在日常用餐接待中,都会主动向消费者宣传合理点餐、文明就餐,引导消费者按需点菜、剩菜打包,让节约用餐、文明用餐成为一种风尚。新兴南路一家餐饮店经营者说,过去浪费很严重,尤其是办满月宴、百天宴等酒席讲究排场,几乎每桌菜都会剩下很多,甚至有些菜到酒席结束还未被动过筷子,现在顾客用餐文明多了,很少见到剩一堆食物的情景,很多顾客都自觉地吃完再加菜,有时服务员把空碗碟收走,顾客还要将仅剩的一点食物夹出来。
除了点餐提醒,餐饮店还会特别交代饮酒的客人不要开车,一般不会使劲建议客人点酒、饮酒,尽量让他们在菜肴和主食上吃的舒心。新型北路一家餐饮店经营者说,这是人性化的服务,不仅能节约经营成本,还能提升餐饮店的文明形象,吸引更多新老顾客。
没吃完当然会打包带回家。在渭阳东路一家餐饮店外,66岁的张辉拎着刚打包好的几盒饭菜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也不能忘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她还会教育自己的儿子和孙子,把这个美德传承下去。
市民赵瑞林说,文明用餐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一部分,以前外出吃饭讲排场、爱面子,现在更追求营养、在乎健康,如今外出就餐机会多了,她一般都会理性消费、按需点菜,不铺张不浪费,不剩饭不剩菜,吃不完就打包,做到绿色健康消费,倡导节俭新风气,让文明用餐的社会风尚渐入人心。
本报记者 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