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关闭了21处地方煤矿
繁育出“铜川籍”朱鹮85只
铜川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和修复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中共铜川市委常委、铜川市常务副市长严维佳表示,铜川为国家的工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国的工业增了志气但是也伤了元气。煤炭开采过程中,在不到4千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上,形成了300多平方公里的采空区和塌陷区。在水泥生产方面,过去简单的“开山放炮”,造成了大量的山体破碎,可以用满目疮痍来形容它。
经过几年的努力,2017年铜川市终于入选全国山水林田湖修复保护试点城市。三年来,铜川坚持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系统进行谋划,系统进行治理,生态修复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以铜川境内的沮河、漆河、赵氏河流域为基准,将生态修复区域划分为七大治理片区,形成了规划、设计、实施、验收“四位一体”的解决方案,真正改变了治山、治水、护田各自为战的格局。
近年来,铜川整治历史遗留废弃矿山26座,水土流失面积减少784.04平方公里,出境断面水质水量明显改善,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没有青山绿水的发展就是在消费未来。多年来,铜川下大决心根治环境污染,全面拆除了落后水泥生产线,从2013年起不再新建水泥生产线,水泥企业由30多家减少到6家。累计实施了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91个,对全市水泥企业实施了脱硫脱硝改造,对华能铜川照金电厂实施了超低排放改造,在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
2016年,铜川主动关闭了21处地方煤矿,实现煤炭去产能1058万吨,占到当年全市煤炭总产能的36.5%。如今,绿色已经成为了铜川主色调,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6.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关中地区前列,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2017年,铜川被确定为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示范区,三年内铜川将投资58.63亿元,实施17个重大项目,已累计投资34.33亿元。铜川野外能够观测到百余只朱鹮,仅繁育出的“铜川籍”朱鹮就有85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