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铜川转型升级 三年内将投资58.63亿元 用于生态保护修复

2019-08-16 19:44  华商网-华商报

铜川转型升级 三年内将投资58.63亿元 用于生态保护修复

8月15日,陕西省举办“奋力追赶超越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中共铜川市委书记杨长亚,中共铜川市委常委、铜川市常务副市长严维佳, 铜川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晓刚出席,介绍“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铜川”。

累计为国家贡献

6亿多吨煤炭、2亿多吨水泥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铜川是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第一批工业城市之一,作为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城市,建国以来,铜川为国家贡献了数以亿吨的煤炭、水泥等资源。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转型发展已成为铜川的内在发展需要,近年来,铜川的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循环经济十佳绿色发展城市、首批全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称号。

中共铜川市委书记杨长亚表示,“一五”时期两个国家重点项目王石凹煤矿和耀县水泥厂的落地,奠定了铜川西北地区能源建材基地的地位,也开启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历程。计划经济时期,铜川煤炭产量一度占到陕西省的70%,建国以来累计为国家贡献了6亿多吨煤炭、2亿多吨水泥,成为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中令人向往的“铜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城市基础、产业结构上的弊端逐渐显现。在低端产能过剩的大势下,面临发展的内需、市场的倒逼,铜川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

2017年召开的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给铜川提出了“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的目标,进一步坚定了铜川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产业、城市、社会、体制机制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转型,让城市焕发了新的生机,给市民带来了更多的幸福。2018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万元,是建国初的534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89元,是改革开放初的151倍。今年上半年,经济保持了7.6%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和9.8%。

多年来,铜川把产业优化重构作为发展的第一大事,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接续产业发展壮大,着力发展新型工业、高新技术、现代文旅等产业,构建更具活力的多元化产业体系。

全站热点
陕西作家陈彦作品《主角》获茅盾文学奖

2019-08-16 13:09阅读

临潼区人居办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

2019-08-15 19:21阅读

医患无国界,细微之处显爱心 __辛家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陪同柬埔寨儿童入园体检

2019-08-15 13:41阅读

灞桥区委书记贠笑冬到席王街道调研督导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

2019-08-14 17:35阅读

长安区顺民心打通“断头路”

2019-08-13 13:30阅读

吸取教训 警钟长鸣-谭家街道联合区级各部门召开火灾现场安全警示会

2019-08-12 11:41阅读

靠谱的“90后”:九成90后习惯“花呗式”生活

2019-08-10 10:0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