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2018年起陕西建档贫困人口纳入补充医疗保障(2)

2017-11-30 23:29  华商网-华商报

筹资标准每人每年70元由政府财政负担 实现“一张单据”结算

据悉,补充医疗保障的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70元。资金来源由省、市、县财政按照3︰3︰4的比例分级负担。省级财政承担的部分,由省财政厅按规定拨付。市、县财政承担的部分,由市、县自筹解决,统一拨付。报销比例或额度由各统筹市、县(区)结合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报销水平确定。

市县已经建立补充医疗保障或健康扶贫基金等保障制度的,要统筹安排。凡高于《意见》规定的补充医疗保障标准的,继续执行现有政策;凡低于《意见》规定标准的,做好相关政策的衔接,积极筹措资金,从2018年1月起,达到《意见》要求。

为方便群众,我省将补充医疗保障的报销,纳入“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范围,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障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做到“一条龙”服务、“一张单据”结算,贫困人口出院时只需缴纳个人自付部分。

农村贫困人口应首选在县域内医疗机构就诊 报销情况定期公示

《意见》同时要求,要从严管控补充医疗保障资金,各级必须强化监管,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杜绝过度医疗,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补充医疗保障资金的最大效益。

建立合理就医秩序,协议医疗机构要严把住院指征,严格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农村贫困人口应首选在县域内医疗机构就诊;如县域内不具备诊疗条件,按照分级诊疗制度要求,可转诊至市级医疗机构就诊;确有需要的,可直接转诊至省级医疗机构。

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结合贫困人口病情,制订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优先选择基本医保目录内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药品、耗材和诊疗技术。不得做不必要的检查,开大处方、购买贵药,过度医疗。严格控制非合规费用,县级医院控制在5%、省、市级医院控制在8%以内,超出部分由医院负担。

实施单病种付费管理,各地要根据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确定单病种收费标准。未确定收费标准的病种,严格控制住院及门诊次均费用增长比例、药品占比和目录外费用占比等,降低医疗费用。

各经办机构要优化服务流程,提供优质服务,对补充医疗保障报销的情况,实行县、乡、村三级定期公示制度,确保贫困人口及时、公平享受政策。

记者李琳

全站热点
临潼区扶贫办组织参加全市扶贫系统近期重点工作视频会

2017-11-30 18:07阅读

咸阳街头一女子晕倒 外卖女骑手人工呼吸救人

2017-11-30 10:25阅读

陕西楼市降温凸显 90㎡以下住宅销量呈负增长

2017-11-29 14:14阅读

临潼:扶贫工作有温度文化惠民让冬天不再寒冷

2017-11-28 10:23阅读

陕西小伙办公益摄影展倡导低碳生活

2017-11-26 09:10阅读

未央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社区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补检工作

2017-11-24 12:02阅读

碑林分局开展“向人民汇报”活动

2017-11-23 12:2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