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治“乱”之难:
从“脏乱差”奔向“美富强”
5月18日,航拍的济南泉城广场。 徐速绘 摄
近年来,济南旧城改造硕果累累。2017年2月10日,位于济南市中心泉城路附近的宽厚里改造一新。 冯杰 摄
“占道经营、超门头经营之猖獗令人震惊,违章建筑之多令人震惊,环境卫生之脏乱差令人震惊……为什么一个省会城市、一个副省级城市、一个历史文化古城会管理成这个样子?”
一名外地普通公务员致信济南市领导,痛陈省城济南的三大市容乱象。去年12月1日,在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这封信被分发给每一位参会干部。济南也由此拉开了史上最大规模、最大力度的拆违拆临攻坚大幕。
打铁先需自身硬,先公后私,拆出公平正义。济南市坚持“先政府后个人,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对违建分批阳光公示,对未在规定时间内拆除完毕的涉“公”违法建设,采取约谈、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等措施。
在近日召开的一次济南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历下区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天桥区交警大队、天桥区园林绿化局等8家单位和个人,因在拆违拆临中瞒报自家违建被公开点名,随后9名干部被问责通报。
违法成本低是导致违建层出不穷、屡拆屡建的主要原因。位于济南市旅游路的国华东方美郡高档别墅区,2008年交房至今,不少业主私建“楼外楼”,甚至将公共区域改成私家花园。据统计,311户业主中有261户房屋存在违建问题,成为拆违攻坚中的一块“硬骨头”。
部门联动惩戒,敢于动真碰硬。今年1月,济南市金融、工商、建委、规划等6部门建立联动惩戒机制,明确规定拒不拆除违法建筑的企业和个人将被纳入诚信系统“黑名单”,在贷款、企业注册、商品房买卖等方面处处受限。
这一系列惩戒组合拳,带来巨大震慑力。市中区区委书记宋永祥说,目前国华东方美郡所有违建业主正在进行自拆、承诺自拆或整改,困扰多年的拆违难题迎刃而解。这一联合惩戒的拆违新模式已在全市推广。
拆违拆临不仅让城市更美,更拆出了良好风气。济南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吕灿华说,党风带动政风,政风带动民风,今年全市已拆除1522万平方米违建、1万多处违法户外广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近期,山东省委、省政府新任主要领导在济南调研时强调,要全力支持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省会城市。济南的干部群众正以背水一战、奋起急追的务实之举,力争在较短时间内甩掉“脏乱差”,实现城市环境大改善、城市形象大提升。
破治“庸”之难:
从“小成即满”投向奋进赶超
2013年2月5日,趵突泉冬雪中“趵突腾空”美景。 郭绪雷 摄
2017年3月14日,济南名胜解放阁(近景)和济南地标绿地中心(远景)在夜色中遥相辉映。 冯杰 摄
济南是文化大省的政治文化中心,深受孔孟文化熏陶。但随着外界思想的不断解放,相当一部分济南干部开始显得中庸守成有余,开拓创新不足。比之于诸多显性的城市治理难题,治“庸”才是横亘在济南奋进赶超路途上的一道更大的隐性难题。
其实,济南在百年前就有敢为人先的开放之举。1904年,济南作为内陆城市第一个自请开埠,主动吸纳域外经济文明。这在山东乃至中国历史上都不啻为一种别开生面的创举。
斗转星移百年后,济南陷入了“大省份小省会”的尴尬境地:去年山东省经济总量位列全国三甲;在中国城市GDP百强名单中,山东有15个城市入围,数量雄踞全国榜首,可谓名副其实的“大省份”。
相比之下,济南GDP占全省比例不足10%。从全国来看,2016年济南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GDP排名第11位;在27个省会城市中,济南省会首位度(省会城市GDP/非省会城市中经济规模最大城市GDP)排名倒数第一,可谓不折不扣的“小省会”。
部分干部眼界不宽、境界不高,沉浸在“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的光环中,沾沾自喜、自娱自乐,染上了“自以为是”的顽疾,自我封闭,自我陶醉,以自我为中心……济南市的决策层反思发现,城市病的“病灶”还在于人。
有些干部把平庸当成中庸,把小成即满当成小富即安;一些“摆拍式”干部满足于开过会、讲过话、发过文、批过示;还有的“哼着小曲喝着酒、等待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急不干……对此,济南市的领导层不断发出批评、警示。
2015年以来,济南市掀起轰轰烈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旗帜鲜明地反对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反对撸起袖子不干活,大力倡导真干、实干、快干。
今年5月,济南市“史上最大规模”党政考察团专门赴杭州、合肥和郑州等地考察学习,对标先进、寻找差距。“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在比较中看到了济南不够大、不够强、不够美。”考察活动让济南的干部眼见为实、感慨不已。
找准方位坐标,做好布局谋篇。济南定下新目标:依托连接长三角、京津冀、中原经济区等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与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
打破故步自封,重在开放创新。济南定下新举措: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创建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以获批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为契机,确定公共服务、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125项改革措施,加快简政放权,再造开放型经济“济南模式”。
汇聚智慧勇气,激励干事创业。济南定下新规矩:在全国率先“破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目前已出台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防错和诬告陷害信访举报行为查核处理4个实施办法,为敢于担当者“兜住底”,让敢于负责者“无牵挂”;探索制定出台正向激励机制,重点从政治、生活、精神和经济四个方面完善激励政策,让实干者得实惠。
不经沧桑,何来巨变?
作为经济文化大省的山东,在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格局中有着重要的角色担当;作为经济文化大省的省会,济南正汇聚全省之力,着眼全国大局,迈出“千年一跨”。(记者 余孝忠 罗博 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