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不少人选择外出休闲游玩,但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的中航工业西飞工业公司,钣金工李世峰仍然在忙碌着。他用手中的榔头,为中国战斗机打造着高标准的零部件。
一百分的题就是做到99.9也不能交卷,真正的高手不是在一次比武中拿名次,而是永远走在追求极致、突破极限的路上。
追求极致,突破极限,是钣金工李世峰的“口头禅”。
用心做好每一个飞机的零部件,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
1987年,18岁的李世峰从西飞技术学院毕业后,分配进中航工业西飞钣金总厂,跟着师傅们,学习技术、掌握窍门。
李世峰:“在练的过程中,有可能一个月、两个月都在干同一样的产品,同一样的从产品、同一样的技法,天天重复。”
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李世峰逐渐地成长为厂里的业务能手。一架飞机的机身,40%到70%的零件都要过钣金工的手。如果零件公差要求不超过0.5毫米,李世峰就一定要把它做到0.2毫米以内。经李世峰的手生产出的零件,交验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
李世峰:“只有给自己一个更高的标准,你才有一个进步的空间,你要是老满足与合格品,那你就是一个讲讲及格的水平,永远都是这个水平。”
钣金成形主要依靠手工操作,难免出现废品。为规避废品,李世峰查图纸、翻资料,创新了新的工艺方法。不少已经被宣告死刑的废品,经李世峰之手又被派上了大用场。在徒弟们的眼中,师傅手中的榔头如同一个"魔法棒"。
李世峰的徒弟张立:“我师傅平时干活他对审美有一定的要求,他平时教我,他说同样东西摆在一起,不一定觉得它做出来了,它就美,必须有一种美感在里面,所以他手工干出来的零件看上去就感觉能达到一定艺术品的要求。”
性格好静、喜爱钻研的李世峰把一切爱好和时间都投入到钣金技术学习上,满脑子都是零件和工艺技术。
妻子王波:“回家你跟他说话你得说好几遍,他会很投入的去想他那些事情,外人来看他就好像完全陷入到自己的世界里。”
李世峰:“一个好的产品,它绝对不是一个冷冰冰的金属产品,一个工业品,它一定是你把心注入之后,带有你的情感的一个产品,就是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30年来,李世峰用手中榔头敲打出几百架守卫边疆的战机,在坚持和坚守中诠释着工匠精神。先后参与了西飞公司多个重点型号的研制和生产,承担了13项攻关课题的首件制造任务。他也因此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三秦工匠"、"大国工匠"等荣誉称号。
李世峰:“选好这份职业,你就要热爱它,有一种决心就是我要终其一生去磨炼自己的技能,才能在这个行业里有所建树,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