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这地,究竟该咋种?纪家父子的四次较量(2)

2017-05-03 07:48  人民日报

第二次较量——

用人力还是用机械

嘴虽硬,可老纪还是心疼儿子的。“这小子整了500多亩地,不给他帮忙,不知道要忙到啥时候。”

可想帮忙的老纪,也只能干着急。眼瞅着到了春播的时候,纪明没有一丁点动静。

老纪急坏了,他赶忙跑到镇里,准备找几十个人来帮儿子种地。等他联系好了人,回家一看,儿子这边的拖拉机、插秧机已经到了位。

老纪气不打一处来:“种了一辈子水稻,咱都是人工插秧,你买这些机器要花好多万,还要加油,花的钱都不是小数目。你这找银行借的钱,担着大家伙的信任,万一还不上咋办?”

纪明不解释,只顾捣鼓机器。

过了两天,老纪到了水田地里一看,200亩水稻已经种完了,且间距均匀,深度合适,老纪心里有点佩服。“以前,为了种完家里的20亩责任田,我得4点钟起来,带点饭出门,一干就是两个多月啊。”

没过了几天,一台新机器又被送到了家里。

“这是免耕播种机,以后种玉米,再也不用先清理上一年的秸秆,然后耕地、再耙地施肥了,这台机器一下子就能完成。”纪明想说服父亲。

“啥,种地不用耕田?净瞎说,别被忽悠了。”老纪直摇头。

一个觉得农机作业省心省力,一个觉得花了大钱穷折腾,谁也不妥协。

纪明看好机械化作业,捣鼓起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因为他观察到,东北农村每户农家都有几十亩土地,但是绝大多数还是靠人工劳作,而县农机局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国家有优厚的农机补贴政策,鼓励农业进行机械化生产。

合作社成立了,老纪却在儿子不知情的情况下,花了几万块就把拖拉机给买了回来。本以为自己捡便宜,儿子却并不买账。

“你买的这机子不行,马力小不说,还没有名气,都不知从哪组装来的。” 纪明觉得,父亲的老思想跟不上时代了。

“那你别管,这机子能用就行,而且还便宜!”老纪一脸不高兴。

第二天,儿子硬是把拖拉机给退了回去,赔了经销商好几千块,然后开着一台28万元的拖拉机回了家。

第三次较量——

靠经验还是靠科技

整地、播种、收获,说起种玉米,老纪有的是经验。

可儿子并不理会老纪,埋头挖了一袋子土,直奔沈阳。

原来,纪明去了省农科院,请专家化验土壤样本,然后根据土壤类型、栽种作物来给土地“配餐”。纪明还从县种子公司高价购买了新型玉米种子。

“净搞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样,多花这些钱,多可惜。”埋怨归埋怨,该干的活该帮的忙,老纪也没闲着。

在种玉米的时候,老纪一直跟在机器后面,用手挖开泥土,当看到里面的种子和化肥,老纪暗自佩服。

没过多久,纪明又捣鼓起塑料薄膜、细水管来,带着工人一忙就是好几天。

“种地就是面朝黄土、看天吃饭,遇上下雨咱就多收点,这小子花这么多钱弄了这些新鲜玩意,能赚回来吗?”

转眼到了秋天,老纪家的水稻亩产达到了1200斤,玉米达到1500斤,除了各种机械设备的开支,过年入股的人还有几千元的分红。

老纪笑了:“俺们种水稻,好年景也不到1000斤,苞米也就能收800斤,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

2007年,纪明成立了铁岭水稻全程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当天晚上,父子俩喝醉了。也是在这一年,又有50多名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也扩大到了玉米、花生等作物的全程种植。

在花钱这事上,父子俩的争吵就没停过。

2013年,看到临近彰武县农民因为土地干旱导致减产,然而却获得了保险补偿,纪明到保险公司打听了一下,国家又有相关的土地保险政策,于是纪明给玉米地买了保险,看到好几万块钱打给了保险公司,老纪火了:“种地还上啥保险,这又不是买车,就知道乱花钱!”

就在2014年,辽宁遭遇了60多年未见的旱灾,玉米大面积减产,老纪家却获得了赔偿,弥补了损失。“是真不如儿子了。”这一回,老纪终于承认了。

全站热点
蓝田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召开专题整改会议

2017-05-02 19:15阅读

未央区召开2017年第二次招商引资工作会议

2017-05-02 15:52阅读

新城 农工局安排部署“五一”节期间安全与信访维稳工作

2017-05-02 11:10阅读

陕西要求各地加强住宅用地供应计划调控

2017-05-01 10:10阅读

高陵 区委书记杨晓东现场督办群众反映问题整改情况

2017-04-29 10:06阅读

莲湖区民宗局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区直机关在职党员培训班

2017-04-28 16:57阅读

未央 草滩街道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2017-04-28 09:5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