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园
木结构都烂了,大半年后重放光彩
位于苏州古城区的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然而,没有修复之前,网师园几乎已经破损不堪,屋脊上的瓦片许多都已经坏掉了,大部分木结构已经腐烂,薛林根和父亲薛福鑫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进行修复。
在修复过程中,薛福鑫最大的杰作是座精美绝伦的砖雕门楼,这座砖雕门楼被称为江南第一门楼,是因为该砖雕门楼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及艺术价值。当时,砖雕挂落都已经坏掉了,薛福鑫通过技巧的砖雕技艺,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凿出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看上去非常形象逼真。雕刻艺术的神韵和历史故事的风韵,二者相互渗透,庄重而古雅,闪烁着吴地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灿烂光芒,不愧为传统砖雕艺术中的精品。
网师园里的一座已经废弃的亭子则由薛林根负责修复,这座飞角半亭经过修复后,重新建造了单檐歇山卷棚顶,戗角起翘,采用了黛色小瓦覆盖,造型轻巧别致,挺拔俊秀,富有灵气。屋檐下枋库门系四方青砖拼砌在木板门上而成,并以梅花形铜质铆钉嵌饰,看上去既美观大方,又牢固实用。
锯掉卧麒麟,重做了个站着的
1963年10月,薛福鑫负责拙政园“远香堂”的大修工程,“远香堂”是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四面都有落地长窗,嵌以彩色玻璃,曾一度破坏严重。在修复中如何保持原来取名远香堂“香远益清”的含义,难度较大,单是屋脊竖带上残缺不全的卧式麒麟的修复处理,就招来了一场不同寻常的争议。
泥塑是薛福鑫的绝技之一,他大胆地把卧麒麟锯了下来,重新塑成了一对“立式”麒麟。当年就有人写信到国务院文物管理局,指控他破坏国家一级文物。为此,国家文物局特派人来苏州处理,来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当他看了现场,又听取了薛福鑫的详细汇报后,对薛福鑫大加赞赏,认为这样改得好,塑得妙!真是艺高人胆大。那位老专家对薛福鑫说:“你年纪不大,却身怀绝技,没有见到你时,我只以为你和我年纪相仿呢。再过十年,你不得了。”
其实薛福鑫这样的改动有他创新的构思:原来的卧麒麟造型不仅显得臃肿,更重要的是薛福鑫熟知:麒麟是吉祥物,只能威风地站而根本不能卧!为此,他把已改好的站麒麟在安放时向上移五寸,这更符合了游人观赏的视角,这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下来。
前些年拙政园远香堂的落地门窗上,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戏文木雕,用木板反钉保护了下来,这也是薛福鑫在那个特殊年代采取的保护措施。
三代人参与修复24座苏州园林
在半个多世纪中,薛福鑫亲自设计的各种古典建筑不下二百余处,参加修复的苏州园林有24座。
1960年,苏州耦园进行大修,当时邀请全国各地建筑专家商讨大修方案。薛福鑫在讨论中大胆提出:苏州园林是香山帮匠人建造的,只有香山匠人接手重修,才能更好恢复耦园原貌。他的意见被最终采纳。他精心设计了李白醉酒、林和靖踏雪寻梅等20多个形态各异的花漏窗。由于施工难度大,工人们无法完成图纸要求,他就亲自动手制作。经过薛福鑫的努力,重修后的耦园“苏味”浓郁,重新焕发出光彩。
在修复沧浪亭的过程中,薛福鑫在墙壁上发现了一对石狮子残留的“尾巴”,于是他根据这对“尾巴”的构造重新复原了一对石狮子,它们看起来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修复屋顶上的龙形雕塑时,薛福鑫画了张简单的草图给薛林根,没想到,薛林根根据这张草图很快就把龙形雕塑给复原了。
薛东开始与苏州古建打交道是在2002年,这一年,玉涵堂(吴一鹏故居)大修。一生主持过数百个古典建筑修建的薛福鑫称这个工程“是个大工程,也是难活”,前后历经一年多时间。整个工程,由薛家三代通力合作:薛福鑫负责整体设计,薛林根负责施工管理,薛东则贯彻爷爷的理念并通过电脑绘图将之呈现出来。吴一鹏故居修复工程完工后,社会反响巨大,贝聿铭也对此给予极高评价,人们把这一工程看作是薛家三代合作的典范。
◎除了修,还会保护
斗智斗勇,薛老当年护古迹也很有故事
1966年到1976年间,破“四旧”席卷祖国大地。苏州古典园林亦难逃浩劫!有一批从天津来的红卫兵把“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也看作是破“四旧”的对象。薛福鑫获悉后,急忙赶赴现场,因为他最了解:沧浪亭的五百名贤祠,里面有专门用来纪念对苏州地区有杰出贡献的从春秋时期至清代594位人物的头像和事迹,全部是镶嵌在该厅堂墙壁上的平雕石刻,为清代名家顾湘舟所雕刻而成,极为珍贵,举世无双。要是被“破”了,再也无法修复。薛福鑫为此焦虑万分,先向园林修建队队长徐汉冲汇报,为了保护这些珍贵文物,他向队长建议,采用纸筋将石雕全部涂抹,再刷上一层石灰水,然后写上几条革命语录,厅内再堆放大量杂物,锁上大门……他的建议被采纳了。就这样,总算把五百名贤祠保存了下来。
虎丘山上“冷香阁”三个桌子般大的字,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的手迹。那时也有人要将它敲掉,薛福鑫得知后,站出来加以劝阻说:“毒草除掉可以作肥料,为啥一定要把它敲掉呢?铺在地上还可以走路,让众人把它踏在脚底下令它永世不得翻身就是了。”因为薛福鑫的机智,这三个大字终于保护了下来。剑池旁的摩崖石刻“风壑云泉”四个大字,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墨宝,也成为破“四旧”的对象。有一天,有人正打算拿钢钎敲掉,薛福鑫急中生智,告诉那人:“慢慢动手,这石壁龟裂得厉害,用钢钎一撬,万一引起岩石崩溃,你岂不是要倒霉吗?”一句话吓住了那个人。接着薛福鑫又提出不妨干脆用东西把它覆盖起来,最后一致同意用“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覆盖四字之上。
天平山大修也适逢“文革”时期,有人要将“御碑亭”砸掉,薛福鑫得知后极力反对。由此曾被多人斥骂,说他是“封建遗老遗少”、“四旧的卫道士”,但薛福鑫并不屈服,坚持与他们争辩,并且提出:“为什么北京的故宫至今没有拆掉,而天平山的‘御碑亭’一定要破之,这座亭子难道不是我们香山帮后人的劳动成果吗?我们为什么不珍惜我们前辈的功绩呢?可以把它改为迎宾亭嘛。”薛福鑫终于说服了这批人,并且把乾隆御碑也埋进东北角距亭20米的泥土中,使之得以保存下来。前些年拙政园远香堂的落地门窗上,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戏文木雕,用木板反钉保护了下来,这也是薛福鑫在那个特殊年代采取的保护措施。(通讯员 杜衡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