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匠心传承,各有一段精彩故事
苏州高新区东渚镇阳山村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太湖古典园林建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建筑师。设计过美国明轩、江阴徐霞客草堂等中外园林数十座。
薛老薛福鑫
1939年,因为日本侵华,11岁的薛福鑫被迫中断小学学业,跟着哥哥薛鸿兴学艺帮工。当时,苏州东渚阳山村几乎家家都有香山帮匠人,薛福鑫具备良好的家传渊源:哥哥薛鸿兴的技术传承自舅舅朱祥庆(曾建设东山雕花楼),朱祥庆学艺于表舅姚承祖(写作过《营造法原》,至今高校建筑系学生重要参考书)。少年薛福鑫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在跟随哥哥学习的同时,他广拜名师,学习与古建有关的一切技艺:拜雕塑名家颜根大为师学习泥塑,拜李秀庭为师学习设计画样,拜山水画家王子振为师学习绘画,拜书画大家蒋吟秋学习书法。刻苦学习,使薛福鑫练就了一门绝技:能够用双手各自同时画龙,而且两条龙都一笔画完。
高级工程师,江苏省非遗传承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建技艺),中国园林古建名师,中国营造技术人物传承奖获得者。1993年负责修建日本长崎凑公园,获日本金熊奖。2004年负责的东山凝德堂修复工程获首届江苏省文物保护优秀工程技术奖。
老薛薛林根
15岁那年,正读初二的薛林根辍学了。擅长吹笛子的他被乡宣传队看中,成为文艺宣传队员。半年之后,父亲薛福鑫说,年轻人总得有个正经职业,勒令他回家跟着自己学习古建。薛林根只好跟着父亲到了建筑队,跟随大伯薛鸿兴和父亲薛福鑫学习古建技艺。
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到最好。父亲的这一观念,对薛林根影响巨大。当时,薛福鑫是苏州市园林修建队技术负责人,薛林根也进了该队。这支队伍,集聚了大批苏州全市古建界的顶级高手。薛林根除了老老实实向大伯和父亲学习,遇到问题,也随时向其他人请教。他至今还记得,当时一位名叫杜云良的老工匠,在瓦工、龙门雕等方面技艺高超,给过他很大的帮助。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中级工程师,苏州太湖古典园林建筑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其设计的“玉涵堂”项目获世遗大会特别贡献奖。负责设计的工程包括:苏州福园住宅小区整体园林景观、苏州山塘街五大节点、浙江省文保单位钟介福药店修缮等。
大薛薛东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的薛东,如今是苏州太湖古典园林建筑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薛林根告诉记者,前不久,儿子薛东获得了江苏省文物局颁发的两个优秀设计奖,这让他感到很高兴。
而在薛东看来,自己“一开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所指的巨人,既包括爷爷薛福鑫所承袭而光大的千年古建技艺,也包括父亲薛林根所集聚、培养的人才团队。没有爷爷的倾囊相授,自己就得多摸索几十年也未必能形成今天的古建理念;没有父亲形成的人才团队,自己的设计理念也难以完全落实为现实的建筑艺术。
时至今日,香山帮匠人薪火相传,不仅弘扬古建筑艺术,而且把苏州园林建到了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