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导出“创新干货”
坚持“问题导向”,正是新城区中山门街道城市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鲜明特征。当前,中山门街道对照短板,查漏补缺,并以“壮士断腕”的魄力,着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为进一步深化辖区城市治理,新城区中山门街道夯实城市管理“路长制”,全街道对各路段实行动态管理,形成宣传督导、值守巡查、考核评比、整改提升等机制,确保“路长制”持续高效运行。树立一路一档、一路一查、一路一策、一路一考的“四个一”新标准,全面细化路长责任制。同时,要求二、三级路长认真履行职责,客观反映情况。及时划分、评选示范街、达标街、合格街、不合格街,将工作效果与工资奖金挂钩,激发工作人员做好城市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路长制”办公室及时汇总、通报各级路长检查问题,并做好问题的督促整改;对在工作中发现失职、渎职行为的个人,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由街道纪工委按照《中山门街道城市治理专项问责办法》,进行严厉处罚。
多管齐下:心无旁骛抓落实
自全市城市管理“路长制”实施以来,新城区中山门街道通过城管执法、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发挥各自的作用,社区与单位共同配合,辅以党员干部、文明单位干部职工、在校学生等社会志愿者力量多管齐下,对辖区内违法违规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张贴乱喷涂小广告等不文明现象及时进行规劝、纠正和整治,对屡教不改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从而实现城区环境的整洁、有序、美化。
街道主要领导每天至少1次检查,分管领导每天至少2次检查,现场督促整改;街道城市治理督查组每天对市容环境、秩序进行检查不少于2次,登记检查结果,对存在问题进行梳理汇总,下发通报,跟踪问效,严格问责;片区责任人每天不间断巡查,通过对讲机即时安排整改或通过城市治理微信平台,发现问题、快速处置,巩固城市治理工作效果。发动“路长”责任道路的沿线单位、学校、企业、社区,组织“路长制”志愿者参与城市治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管理成效,树立宣传典型,介绍成功经验。(通讯员 陈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