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咸阳市上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盯追赶超越目标,按照“五个扎实”要求,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对标管理,努力促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坚持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一起做,调整存量和做优增量同步抓,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稳健开局,良好起步。
经济增长缓中趋稳。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396.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8.9%,上半年增长7.6%,前三季度增长7.6%,全年增长7.7%,呈现“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5.3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396.24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654.52亿元,增长8.4%。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4.4:58.3:27.3,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2个百分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69.2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3.0%,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粮食总产量187.09万吨,同比下降2.8%,仍为平丰年。其中,夏粮产量100.23万吨,下降3.0%;秋粮产量86.85万吨,下降2.4%。全年水果总产量583.37万吨,增长1.1%。其中,苹果产量472.33万吨,增长0.3%。全年蔬菜总产量443.07万吨,增长2.0%。全年肉类总产量21.18万吨,下降0.8%;蛋类总产量11.78万吨,增长1.9%;奶类总产量70.19万吨,下降0.2%。年末生猪存栏192.61万头,下降1.9%;羊存栏112.93万只,下降1.9%;家禽存栏1102.19万只,下降1.4%。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49.66亿元(不含军工),比上年增长10.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6.81亿元,比上年增长8.0%,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工业产值113.83亿元,增长6.3%;集体企业50.18亿元,增长15.7%;股份合作企业7.59亿元,增长38.5%;股份制企业3043.41亿元,增长11.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56.83亿元,增长1.7%;其他经济类型77.82亿元,增长5.8%。
分七大支柱产业看,能化工业产值1151.36亿元,增长6.2%;电子工业78.16亿元,增长31.2%;装备制造工业798.69亿元,增长14.0%;食品工业651.65亿元,增长11.3%;纺织服装工业146.59亿元,增长7.3%;医药制造工业153.92亿元,增长12.0%;建材工业305.53亿元,增长14.9%。
分行业看,全市36个中类行业中32个比上年增长。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21.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7.8%,食品制造业增长12.9%,医药制造业增长11.9%;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制品业等4个行业比上年有所下降。
分产品看,全市96种主要产品中有61种比上年增长。其中,太阳能电池增长1.79倍,多晶硅增长1.29倍,精制茶增长1.03倍,橡胶轮胎外胎增长78.1%;精制食用植物油下降2.4%,原油加工量下降12.5%,发电量下降2.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7.14%,比上年略有提高。
企业效益稳定增长。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6.1亿元,同比增长11.0%。实现利润总额320.4亿元,同比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78.56元,比上年增加1.02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0.8%,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4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7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584.67亿元,增长21.0%,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66.43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投资1062.75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投资2355.49亿元,增长28.4%。全年工业项目投资1066.36亿元,同比增长9.6%。高技术产业投资302.97亿元,同比增长9.0%。全年民间投资1621.53亿元,同比下降8.8%。从项目个数来看,全年投资项目3705个,增长37.2%。其中,新开工项目2931个,增长42.4%;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114个,增长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