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春的准确时间为2月3日23时34分,上一次发生在1897年,距今120年,可以说今年立春的时间百年一遇。为迎接立春,我市民间流行着‘打春牛’‘抬懒婆娘’‘吃萝卜’等民俗。”2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宝鸡民俗博物馆采访,听听特邀顾问、民俗专家李福蔚怎么说立春。“今年立春的时间曾流传三个版本:2月3日、2月4日、2月5日,到底哪天才是立春?按照紫金山天文台的《中国天文年历》显示,今年立春的准确时间为2月3日23时34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版本?这是因为2月3日立春非常罕见,上一次在1897年,距今120年,而下一次将在2021年。1900年-2000年这一百年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这两天,没有2月3日;而本世纪100年的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3日和2月4日这两天,没有2月5日。按照天文年历显示,4日立春最常见。3日或5日立春比较罕见。不仅今年立春的时间百年一遇,鸡年还是闰年,长达384天,下一次过春节,要等到2018年2月16日。而且这个鸡年还是个‘双春年’,年初的正月初七立春,年末的腊月十九又立春。”李福蔚解释称。
立春是春季的开始,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李福蔚说,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我市民间流行着“打春牛”“抬懒婆娘”“吃萝卜”等民俗。“打春牛”就是用桑木做牛的骨架,糊上纸、涂上色,立春这天一人系犁,一人掌犁,还挥舞着鞭子象征性地打三下牛,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蕴含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愿;眉县、扶风一带有“抬懒婆娘”的民俗,把“懒婆娘”装扮成社火,抬在街上游行,提醒这些“懒婆娘”正月已经过完了,繁忙的春耕生产即将开始,人人鼓起干劲,不能再游手好闲了;立春又叫“咬春”,我市一些地方还有立春吃萝卜的习俗,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代表着生生不息。
立春是新一年的第一个节气,2月3日正好是农历正月初七。这一天正逢“人日”,即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造人的日子,可谓喜上加喜。本报记者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