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西大学者发现5.35亿年前 微型人类远祖至亲

2017-02-03 12:00  人民网

伦敦当地时间1月30日16时(北京时间1月31日零时)在线提前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Nature),以封面亮点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和剑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陕西寒武纪最早期的微型后口动物》。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韩健研究员等在陕西南部宽川铺生物群中微型动物化石的研究中,发现了最古老的原始后口动物——冠状皱囊动物。这种奇特的毫米级微型动物很可能就是学术界期盼已久的后口动物亚界的一个根,因而代表着显生宙最早期的毫米级人类远祖的至亲。这一发现,将对人类早期祖先的认知,由距今5.2亿年前推至5.35亿年前(十分接近显生宙起点),其体积则也由“厘米级”推至“毫米级”。

“如果将澄江动物群中的后口动物大爆发比作一挂鞭炮燃起的话,此次‘皱囊动物’的发现,相当于找到了这挂鞭炮的引线。”论文的通讯作者舒德干院士这样评价该成果。

科学界已有共识,地球上所有动物共同构成了在亲缘上彼此关联的动物界或动物谱系树。动物界中数以亿计的古今成员依其谱系演化关系可以归并为基础动物、原口动物、后口动物三个亚界。其中,人类是后口动物亚界的一员,其起源演化受到学术界特别关注。

多年来,韩健研究小组运用酸蚀法、显微电镜、显微CT等技术对距今5.35亿年的陕南宽川铺生物群中微型动物化石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毫米级的原始后口动物--冠状皱囊动物。这种动物呈椭球形,成体大小约1毫米左右,腹面具有可伸缩的环状口部,表面有4对体锥,却无尾部和肛门。最重要的是,它出现了被认为是鳃裂构造雏型的成对排水鳃孔。所有特征显示,这种最古老、最原始的后口动物,很可能代表着后口动物亚界的元祖。

面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一经典人文命题,所有宗教流派皆不能给出真实可信的答案;唯有科学,尤其是进化生物学正在以详实的可靠证据不断接近真理,逼近历史真实。“数百万年来,人类近祖从古猿进化到现代人类,在基因组和形态学仅仅经历了一些小修小补的改良,而人类远祖在进化上的里程碑式创新则主要发生在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5.2亿年前,澄江动物群中的‘天下第一鱼——昆明鱼目’代表着刚刚创造出头脑和原始脊椎的‘宏型’人类祖先;而5.35亿年前的皱囊动物应该与创造雏形鳃裂的微型人类远祖亲密相关。”舒德干说。

借助生物学和古生物学信息构建动物谱系树并探寻其起源,是厘清人类远古祖先演化脉络的前提。由西北大学舒德干院士领军的早期生命研究团队经过多年来对云南澄江生物群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出脊椎动物、头索动物、尾索动物、棘皮动物、古虫动物等后口动物亚界几乎所有门类的原始代表,为人类探索早期远祖的来龙去脉提供了基础证据。此次陕南宽川铺生物群微型动物化石的研究发现,开启了毫米级微型后口动物始祖研究的新篇章。

首席记者王嘉通讯员李琛

全站热点
高陵鹿苑街道迅速集中召开学习专题会议

2017-02-03 10:12阅读

全域旅游见成效 春节陕西接待境内外游客3028.01万人次

2017-02-02 19:10阅读

陕西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持续高速增长

2017-01-31 09:10阅读

【网络媒体走转改】寒冬腊月“比武”忙

2017-01-28 10:04阅读

碑林区安监局召开春节前全体干部职工大会

2017-01-26 15:52阅读

高陵区迅速传达学习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安排贯彻落实工作

2017-01-25 23:05阅读

灞桥区“灞水共长天一色”2017迎新春书法美术作品展今日开幕

2017-01-25 12:4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