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中国祁连山下治沙人:愿得一绿洲,白头不相离

2017-01-31 10:4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兰州1月31日电 题:中国祁连山下治沙人:愿得一绿洲,白头不相离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魏建军

在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的祁连山脚下,一块7.5万亩的活跃沙漠历经30余年治理,终于由“沙害”变为生机盎然的林场。

“六老汉的头白了,八步沙的树绿了。”这句话在当地广为流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位于甘肃古浪县境内腾格里沙漠南缘名为“八步沙”的沙丘逐步南移,对当地民众形成严重威胁。

65岁的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钢回忆称,那时八步沙每年以10米的速度向南移动,连年出现“春种秋不收”的灾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得寸进尺”的沙丘可能要埋没明长城、翻越祁连山,进而威胁200公里之外的兰州城。

包括郭万钢父亲在内的当地六位老人不甘心将世代生活的家园“拱手相让”。于是,他们在“勉强吃饱肚子”的那个年代,自发组织起来,以联户承包的方式组建集体林场,探索乔灌草结合等途径,担起防沙治沙的重任。

“治沙的过程是漫长的,也非常艰苦,尤其是父辈们当时受各种条件限制,坚持不懈地付出一辈子。”郭万钢说。

执着坚守换来的效果日益显现,周边的村庄和土地得到保护,“人进沙退”。特别是夏天,满目葱郁的林场让外人完全联想不到脚下曾经是沙漠。

经过两代人30余载苦心“经营”,活跃的八步沙不仅被广布的密林牢牢“控制”,林区周边也成为安居乐业之所。近年来,陆续有3万多人从贫瘠的大山里搬迁至此。

肥沃的农田、日光温室、便捷的出行条件,使他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现在的耕地是从沙口里抢出来的。”50岁的李廷海此前从偏远山区举家迁来。他说,风沙被治住后,家里不仅分到了平整出来的20多亩良田,还在沙地上建了两座蔬菜大棚,所产反季蔬菜远销青海和新疆,一年下来收入可观。

几年前,包括郭万钢在内的几位治沙后人依托八步沙林场成立了一家“绿化公司”,专职于风沙沿线的造林绿化、防沙治沙、苗木培育、种子采集等工程。

如今,饱受困扰的“沙害”渐行渐远,“六老汉治沙”的精神也在传承中被发扬光大。

郭万钢透露,由于数十年在防沙治沙、造林绿化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他们先后参与了国家重点工程西油(气)东送、甘武铁路、甘肃省道308线以及营双高速公路沿线的植被恢复工程,而且近年已开始在河西走廊沙漠沿线“接活”,希望让更多沙区民众感受到绿色的生机。(完)

全站热点
陕西春节旅游:游园灯会古镇滑雪温泉游持续火爆

2017-01-30 20:10阅读

【网络媒体走转改】想回老家过个年

2017-01-28 10:10阅读

去年陕西省财政落实资助经费33.56亿 推进教育扶贫

2017-01-27 08:41阅读

莲湖 区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全面深入整改两不管小区存在问题

2017-01-26 10:46阅读

雁塔百余场文体活动迎新春

2017-01-25 16:58阅读

蓝田县市场监管局加强春节期间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监管

2017-01-25 10:39阅读

蓝田气象局:喜获“全市气象部门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称号

2017-01-24 17:3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