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江西余干1月29日电 题:开车回娘家 赣乡新风尚
作者 刘占昆 吴鹏泉
1月29日是农历大年初二,这一天中国民间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夫婿同行,因此俗称“迎婿日”。现年33岁的吴海燕忙活了一上午,带上一大包礼品和丈夫开着崭新的小车回娘家拜年。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外出务工腰包也“鼓”了起来,不少民众交通工具也“升级”了,小型汽车成了老乡“标配”,开车走亲访友已渐渐成为江西等地农村拜年的一道新风景。
地处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畔的江西省余干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大约有30万人次外出务工、经商,春节返乡车辆约有2万辆。
连日来,中新社记者在余干县城马路上随处可见小汽车的身影,许多村镇的街道和不少人家的门前都停着小汽车,一些主流品牌的中高级轿车在农村里也能时常见到。
去年刚买了小汽车的吴海燕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以前骑摩托车拜年,免不了要穿上厚厚的棉衣、系上围巾来抵御冬季的寒冷,若遇上刮风下雨,更是不便。“现在开车拜年又快又方便,礼品也不用大包小包提在手上,而且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门口。”
与吴海燕一样,在湖南长沙经营烟酒零售店的程海阳去年也购置了一辆小汽车。“今年我是开车走高速回家过年的,不用再愁年底买票乘车返乡了”,程海阳指着自己的白色小车说,他现在从外地回家很方便,而且过年也能开着车拜年走亲戚。“开车拜年就是图个方便,如果亲戚家住远的话,骑车去拜年可能还要在亲戚家住一晚。”
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认为,农村拜年交通方式的变化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正常现象,也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体现。
麻智辉称,春节期间开车走亲访友有利有弊,给民众拜年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当地的社会交通压力。“建议人们妥善规划出行的时间和节点,选择合适自己的交通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