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海关按照海关总署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国门利剑2016”联合专项行动,围绕中央关注、社会关切、群众关心的突出走私问题,重拳出击、持续发力,侦办了一批走私大案,打掉多个走私团伙,为维护上海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严峻复杂的反走私形势,上海海关始终保持打私高压态势。2016年,上海海关共立案办理各类走私违法违规案件2680起,案值70.9亿元。其中,刑事立案180起,创历史新高,列全国海关第2位;行政立案2500起,为上海海关近7年来最高。全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03人,其中,通过追逃、劝返等方式成功抓获境外在逃犯罪嫌疑人7名,列全国海关第4位。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107起,检察院提起公诉80起,法院判决56起,有罪判决率100%。
上海海关坚持实战导向,针对重点领域、重点渠道、重点商品加大打击力度,五大战场捷报频传:一是加大对粮食、冻品的走私查缉力度,刑事立案22起,案值3.7亿元。二是根据高新电子产品体积小、单价高的特点,加强真实价格核查,查获刑事案件14起,涉及液晶屏、背光板、人工晶体等多种电子产品。三是针对重点涉税商品开展专项打击,共刑事立案105起,案值9亿元,涉及冰酒、水果、香烟、零配件、旅客携带奢侈品等各类商品。四是积极履行边境保护职能,建立“海、陆、空、邮”立体查缉网络,严密封堵涉毒涉枪及珍贵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共立案侦办走私枪支案件6起,缴获枪支及其配件10件,子弹逾3000枚;立案侦办走私毒品案件34起,查获海洛因、可卡因、大麻、佐匹克隆、4—氯甲卡西酮等各类毒品约2.4吨;立案侦查珍贵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案件11起,缴获象牙、犀牛角、穿山甲鳞片等相关物品3.2吨及活体龟1372只。五是重点打击冒用经营单位抬头、申报不实出口棉布等违法情事,查处涉嫌虚假贸易线索194起,移交公安经侦、国税案件线索10起,案值12亿元。
针对走私活动行业性、网络化、链条化的趋势,上海海关按照“打团伙、破大案、摧网络”的工作要求,不断增强打击走私专业能力,同时,认真落实“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坚持不懈”的工作方针,注重发挥上海地区执法合力,着力提升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效能,侦办了多起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重大案件。例如,侦破特大走私进口珍贵动物制品案,缴获穿山甲鳞片3.1吨,为全国查获的最大一宗走私穿山甲鳞片案;开展打击走私进口葡萄酒专项行动,破获案值高达3.27亿元的系列大案;展开“金盾3号”联合行动,会同上海市公安局、国税局成功侦破一起涉案金额高达10亿元,骗取国家出口退税金额逾1亿元的特大出口骗退税案,有效遏制了走私势头。 孙建伟
上海海关查获一名旅客违规携带欧元89.4万元。陈君言 摄
四团伙低报价格走私葡萄酒逾3亿
2016年3月25日,上海海关出动关警员100余人,在上海、西安、成都、深圳、厦门5地同时开展打击走私进口葡萄酒专项行动,打掉4个低报价格进口葡萄酒走私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立案侦查低报价格走私进口葡萄酒案件4起,案值3.27亿元。
冰酒属于葡萄酒的小众品种,需要在气温较低时,用葡萄树上自然冰冻的葡萄才能酿造而成,口感甜、酒精度低,主要产地是加拿大、智利、德国、法国、中国。海关缉私警察在监控进口葡萄酒过程中,发现上海口岸冰酒进口量逐年上升,但进口申报价格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个别企业申报的价格明显偏低。例如加拿大某品牌冰酒,平均申报价格每瓶仅为十几元,与国内某电商平台上的售价相差几十倍。为此,上海海关缉私警察开展了大量调研排摸工作,最终锁定走私嫌疑人,并成功破案。
某酒庄冰酒走私案是其中案值最大的一起。该酒庄董事长张某通过导游吸引中国旅游团到酒庄参观并购买冰酒、葡萄酒等。消费者在境外交易付款后,张某即把订单发至“上海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把冰酒送到客户指定的境内地址。同时,在张某授意下,该酒庄专门制作了虚假报关单据,用于向海关申报进口,其申报进口价格远远低于实际成交价格。张某及该酒庄涉嫌价格瞒报走私犯罪。张某到案后,对走私冰酒的行为供认不讳。另外3家涉案企业则通过直接向加拿大酒庄购买冰酒,然后低报价格走私进口,再通过网络、实体渠道在境内销售牟利。俞亮
上海浦东机场海关查获象牙制品。苏婷 摄
数据监控挖出特大冷冻海鲜走私案
2016年10月,随着特大走私冷冻海产品案一名在逃的主要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一个长期从事进口冷冻海产品走私的犯罪团伙被端掉。该案走私海产品约3000吨,合计案值约2.5亿元。
上海海关在对口岸进口数据进行监控分析时发现,有两家企业在上海口岸申报进口的加拿大冻牡丹虾价格明显偏低,存在走私嫌疑。海关缉私警察还发现两家走私嫌疑企业的幕后老板同为一人——何某。随后,海关缉私警察以何某为突破口,逐步理清了走私海鲜的脉络,并锁定相关走私犯罪嫌疑人。
2015年11月11日,上海海关缉私局展开收网抓捕,抓获何某等8名主犯,查获牡丹虾等冻海鲜3000吨。经过近1年的追捕,又于2016年10月成功抓获最后1名犯罪嫌疑人。至此,这起冻海鲜走私案的9名主犯全部落网。
随着案件调查的不断深入,海关缉私警察发现,何某公司不仅在上海口岸走私冻海鲜,还在西南边境口岸走私同类产品。在上海,何某的两家涉案公司采取低报价格的方式走私冻海鲜。牡丹虾在上海口岸的进口申报价格为每公斤28至38美元,而何某公司向海关申报的价格只有每公斤5至8美元。
而在西南边境口岸,何某则是“委托”当地走私犯罪团伙,将走私冻海鲜化整为零,让边民用小车“蚂蚁搬家”方式从边境偷运进境,集中收货后,再由国内运输公司配送发货。由于当地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边民“蚂蚁搬家”用的都是普通小车,这意味着冻海鲜在走私过程中至少要经历2至3小时无冷链运输。因此,海关在当地查获的冻海鲜中,不同程度存在颜色改变、品质变差的情况。
经查,2014年,何某通过低报价格、伪报贸易方式等手法走私进口冻牡丹虾220余吨,而同期上海口岸正规企业进口的冻牡丹虾仅有80余吨。牡丹虾主要用于日料生食,走私海鲜不仅破坏了正常的进出口秩序,还有可能因不正规的物流运输影响产品品质,直接损害消费者权益。目前,此案已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
唐颐鑫
上海海关查获3吨走私穿山甲鳞片案。周云涛 摄
集装箱夹藏走私穿山甲鳞片逾3吨
2016年12月10日,上海海关查获一起特大货运渠道走私进口珍贵动物制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查获穿山甲鳞片逾3吨,该案是目前中国海关查获的最大一起穿山甲鳞片走私案。
当日,上海海关根据线索进行风险布控,对一个从尼日利亚进口的集装箱实施检查。这批货物申报品名为“缅茄木方料”,海关关员打开集装箱后发现,箱内前部为木料,后部夹藏有大量以编织袋包装的疑似穿山甲鳞片。经清点鉴定,确认为穿山甲鳞片101包,约3.1吨。
据濒危动植物保护专家介绍,一只穿山甲身上约有0.4至0.6公斤鳞片,走私3吨鳞片意味着约有5000至7500只穿山甲被残忍杀害。而在调查过程中,海关缉私警察还发现,该案嫌疑人从2015年开始在尼日利亚收购非洲穿山甲鳞片,通过当地人协助夹藏装箱运送至国内,这意味着已有更大数量的穿山甲因这些走私分子而惨遭杀戮。
据了解,自1994年起,所有种类的穿山甲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ETS公约)附录Ⅱ,被认为是全球受到非法贸易威胁最严重的哺乳类动物。2016年10月初,CIETS缔约国大会已通过“所有八种穿山甲物种提升至附录Ⅰ”的提案,全球穿山甲将得到最高级别保护,禁止一切国际贸易。
赵振彦
上海海关缉私警察正在清点查获的走私香烟。施旼 摄
航空机场“内鬼”雇佣水客走私香烟
2016年4月21日,上海海关联合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开展打击香烟走私专项行动,当晚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在犯罪嫌疑人住所、车辆等处查获涉案香烟2674条。经审讯深挖扩案,4月25日再次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随后查获涉案香烟304条。该案合计案值约170万元,6名犯罪嫌疑人为航空公司或机场工作人员。
上海海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以赵某为首的走私团伙雇佣多名“水客”,频繁前往日本购买日本本土和免税店的七星、万宝路、PEACE等香烟,一般于同日返回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由航空公司地服人员在国际到达行李分拣区,将香烟取出并直接推送至国内到达行李转盘,交给其他团伙人员;或利用晚间国际中转航班结束、海关中转监管通道关闭的时段,引领“水客”绕开海关监管通道,将香烟带到国内到达区域。
4月21日晚,涉案“水客”分别搭乘两个航班,先后于18时和21时抵达浦东机场入境。为避免打草惊蛇,行动指挥部决定对搭乘前一航班入境的“水客”保持跟踪监控,暂不抓捕。21时30分,当数名“水客”乘坐航班抵达浦东机场T1航站楼时,航空公司地服人员戈某利用职务之便,以走中转厅绕开海关监管的方式,协助“水客”走私。多名海关缉私人员协作跟踪,在机场露天停车场将4名“水客”及1名黑车司机抓获,当场缴获境外香烟近800条。当晚,海关缉私人员还通过调查询问等多方线索,对团伙中的机场工作人员和其他“水客”进行分头抓捕搜查,一举捣毁该香烟走私团伙。
经查,该走私团伙成员中有9名“水客”,以购买并携带香烟入境为业,平均每周往返日本大阪与上海之间3至4次,其中4人曾于今年1月至3月因超量携带香烟入境被海关行政处罚。这些“水客”大多是90后,甚至有95后,其中有5人曾在浦东机场工作过,熟悉机场环境,其余人员则是司机、收货人、快递员等物流人员,负责接收运输涉案香烟并发往辽宁等地。
李政晓
利用转关运输欲“调包”走私被识破
2016年5月5日,上海海关出动近百名警力,在上海、浙江义乌两地抓获涉案人员18人,当场查扣走私车辆4台,货柜4个,案值逾2000万元。
在办案过程中,侦查员发现尚未到案的两名主要犯罪嫌疑人与兄弟海关缉私部门追查的犯罪团伙存在串线。6月22日,在海关总署缉私局统一指挥下,上海海关与南京、广州海关同步开展收网行动。行动中,上海海关另立案侦查案件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涉案案值达3000万元。
经查,以顾某、张某某为首的走私团伙在香港承揽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红酒、化妆品等高价值、高税率商品,运至上海口岸后,再以包税方式办理进口清关手续,将聚乙烯再生粒作为商品名称向上海海关办理进口转关手续。在转关运输途中,走私分子指使车队行驶至义乌某地,擅自在非海关监管区将箱内的高价值货物换成预先准备好的聚乙烯再生粒,重新封装后向杭州海关申报进口。 陈超
上海浦东机场海关查获枪用配件。怀蒙 摄
企业狡辩瞒报海关抽丝剥茧获证据
2016年7月13日,上海海关立案侦查一起通过海运及空运渠道伪报品名数量、低报价格走私进口采茶机械零配件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两名。
2016年3月2日,上海海关关员在对浙江某公司申报进口的采茶机零配件例行查验时发现,该公司申报进口了1400台采茶机核心动力部件汽油机,经实际查验清点却有2300台。企业坚称多出来的900台是日方发错货,事先并不知道实际进口数量,只是按照日方提供的单证进行报关。
海关缉私人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判断,日方不会无缘无故将多出来的货物赠送给企业,遂对该公司进口记录、国内生产经营情况等开展了排摸调查。经调查发现,该公司作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极高,且长期大量进口此类采茶机械零配件,在海关也并无不良记录,表面上看不出任何破绽。
缉私人员并不放弃,抽丝剥茧,层层梳理,最终发现了关键疑点:2006年至今,日元汇率波动较大,但该企业进口申报价格却相对稳定,且汽油机进口申报数量少于其国内实际销售数量,显然不合理。
为了不打草惊蛇,海关缉私人员一方面先按正常流程开展工作,同时联合海关稽查关员对企业进行下厂核查。最终找到了日方原始报关文件、实际入库清单等详细资料。经查证,2006年4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该企业采取伪报数量、价格、品名等手段,向海关申报自日本进口采茶机械零配件12万个,低报价格幅度30%左右,案值高达1.2亿元。
范仁杰
第二缉私战区“长江1号”行动战果丰
针对当前走私活动处于高发期的严峻局面,海关总署在全国海关建立了3个缉私战区,强化跨关区联动执法,发挥整体作战优势,提升专业打击能力。2016年,上海海关缉私局作为第二缉私战区牵头中心局,在海关总署的领导和长江沿线11个直属缉私局的协助配合下,全力推进战区建设并快速投入实战,先后开展了3次联合作战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果。其中,“长江1号”为第二缉私战区的首次联合作战行动。
经海关总署缉私局统一部署,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海关缉私局于2016年9月联合开展“长江1号”打击次级金属基材走私专项行动。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温州、嘉兴、宁波7地排查嫌疑单位13家,共立案5起,其中刑事立案两起、行政立案3起。经初步查明,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涉案企业和个人采取低报价格方式,从台湾、韩国、日本、泰国等地多次走私进口次级覆铜板、次级半固化片等材料,涉案案值共计1035.7万元。
张玥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