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媒体:打击“制假之乡”重在源头治理

2017-01-18 09:31  中国青年报

打击“制假之乡”重在源头治理

璞成璧

近日,有两条关于打假的新闻成了热点,一条是莆田“假鞋之都”的深夜“鬼市”猖獗,另一条则是天津独流镇大规模制售假调料打而不绝。

公众苦假货久矣,尤其是电商平台崛起之后,舆论场上关于电商销售假货的指责声似乎越来越多。但莆田“假鞋之都”与独流镇假调料制售窝点则说明,假货横行的根源,不在渠道,不在平台,而在于生产。没有对假货生产源头的彻底整治,就不能从根本上掐断假货的流通。道理很简单:当河流的上游被污染,无论下游如何净化,都很难完全恢复水源的纯净。

莆田“假鞋之都”的称号名声在外,当地执法部门不可能不知道造假情况,也经常组织一些打假行动,为什么假货依旧猖獗?

答案并不复杂。据报道,在个别黑作坊主眼里,“抓鬼”有时也沦为个别执法人员的寻租生意,偶有执法人员上门,也不查封,只说随便坐坐。作坊主把钱奉上,制售假货的黑作坊也就躲过了一劫。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屡次打击假货生产厂家的情况下,莆田的假鞋依然可以顺利装箱上市。

也有人将矛头指向某些电商平台。应看到,电商对在其平台上所出售商品的质量确有责任,但并非是无限责任。实际上,这些年电商平台一直对打假不敢懈怠。知名品牌与电商平台合作集体“自救”,这必然会对莆田这样的“制假之乡”产生威慑力。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假货在线上泛滥成灾的源头是线下。电商平台加强对假货的监管,充其量只能是事后补救,无法取代监管部门的责任。对假货生产厂家打击不力的执法机关,才是责任主体。

还要看到,打假需要营造一个全民打假的环境。除了法定的监管部门、电商平台,每个消费者都要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与维权意识。一旦发现假货,要主动向平台或者监管部门申诉、举报,绝不手软。当然,归根结底,中国“质造”才是杜绝假货的治本之策,各地政府应给小企业更宽松的环境,出台更多优惠政策,让小企业在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健康成长,才能让正品走上大道,让假货无处逃遁。

全站热点
旬邑土特产卖得“俏” 鼓足自己腰包带动群众致富

2017-01-17 23:00阅读

未央 西安市第七十六中学期末考试亮点多多

2017-01-17 17:00阅读

未央 大明宫街道明园社区落实 “三个革命”要求,狠抓环境整治,规范办公秩序,提升服务水平

2017-01-17 11:53阅读

治理隐患 防患未然 工商阎良分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2017-01-16 19:25阅读

蓝田 县委书记王浩暗访检查“三项革命”落实情况

2017-01-16 10:15阅读

碑林区交警梳理出辖区学校医院等周边2197个停车位

2017-01-14 10:02阅读

区粮食局扎实开展“元旦”“春节”期间粮油市场专项检查,全面确保高陵区粮油市场安全稳定

2017-01-13 15:0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