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张丹 通讯员 燕晓锋)“我家的纯手工花子馍,近期简直都脱销了,每天的销售不低于2000个,七大姑八大婶的都来帮忙。”提起自家的“旬邑花子馍”销售情况,旬邑县张洪镇新昌村的张生斌乐得合不拢嘴。春节即至,他家的纯手工“花子馍”卖相不错,“客户”需要提前电话预定,真正应了一个“俏”字。
近年来,旬邑县借助古朴的民俗文化,大力发展乡土文化产业,将千百年形成的地道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饮食习惯作为产业挖掘发展,并以此作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奖扶、部门包联、示范带动、目标考评、科研合作、招商引资等多管齐下,加大“一村一品”建设,延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促进规模化、科学化、纵深化发展。该县的 “旬邑花子馍”“旬邑八大碗”等系列农产品和“马栏红”苹果系列保健酒等新兴产业先后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各方游客来旬购物的必选内容。在加大挖掘包装品牌的同时,县上并加大对质量的监管工作,确保产品畅销而不出质量问题。为农户减免摊位费、税费等,让农家“绿色食品”减少中间环节,从田间地头“直通”餐桌,真正助农增收。每逢收获季节和节假日等时段,特色独具的农土特产均让游客和客商慕名而来、倾囊相购。
像张生斌这样靠“土产”发达起来的小老板,旬邑县已不在少数,他们在鼓起了自己腰包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发家致富,为他们的农产品拓展了销路,丰富了创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