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老百姓最大的生活保障。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落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关于“破解群众就业收入难”的相关要求。碑林区人社局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工作平台,通过建设创业服务平台、健全创业服务体系、落实创业贷款政策等方式,多措并举创建群众满意的就业创业环境,同时,通过创新就业试点工程、建设就业见习基地、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方式精准化帮扶就业困难群众。
一.抓创业环境
1.建设创业服务平台,提供优质创业服务
“房狐”创始人朱乐说,“进入西安创新设计中心4个月以来,各级政府对于项目的关注度非常高,对于项目本身的推广度也加强了。通过入驻,既让政府了解到我们创业者的想法,同时也加强了我们对各项政府扶持政策的认知”。
截至目前,按照“三区一轴多园”的创业产业发展规划,碑林区已累计建成陕西动漫产业平台、西安创新设计中心等各类创业服务平台共计24家,全区各创业服务平台共吸纳大学生在孵企业477家,新入驻孵化企业83家,孵化成功企业65家,减免各类费用162.95万余元,安排就业近6000人。
2.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开展就业创业培训
2016年,碑林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中心累计开展插花、茶艺、手工编织等6个就业培训项目共38期、SYB创业培训36期,借助社会力量举办的西北首家创业大学——西安创业大学(碑林)也已举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班5期。通过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整合,共有3200余名学员通过培训提高了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水平。
通过开展SYB创业培训,碑林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中心共有10组学员通过创业培训建立了业务合作伙伴关系。
赵宝哲和陈小红一起参加了碑林区SYB创业培训,之后两人共同创立了兴庆公园游戏项目。赵宝哲说,刚开始想创业,但毫无头绪,“创业培训课程给了我们创业思路,而且还能申请政府创业贷款。现在,我俩经济收入年年创新高。”
3.落实各项创业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到2016年底,碑林区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543万元,直接扶持创业者599人,带动就业330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效果良好。
碑林区人社局就业中心主任安渊博介绍说,在保证创业担保贷款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将放款银行与创业担保贷款中心项目考察程序合并,碑林区把贷款审批时间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减少到10个工作日,“创业者能更快捷地申请到创业担保贷款,为创业者添底气,为创业增活力。”
二.帮扶就业困难群众
1.创新就业试点工程,扁平管理精准帮扶
“创新、高效地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实现助业精准化、管理扁平化一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碑林区人社局副局长王国同介绍说,每年社区工作人员都会对辖区就业困难人员重新走访、登记、更新,建立统一台账,从而有针对性地就业困难人员个体状况进行岗位信息的个性化推送。
端履门社区就业超市正是这样的一项代表性创新试点工程。社区一方面广泛收集企业招聘信息,建立用工岗位数据库,另一方面登记社区失业群众的求职信息,建立求职者信息库。通过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比对,灵活地向招聘企业和求职者双向推送就业信息,协助用工对接。
2.搭好特色用工平台,建设就业见习基地
碑林区积极发挥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陕西动漫产业平台和雁塔路IT产业一条街等高新科技产业优势,建设了18家具有碑林特色的就业见习基地,截至目前,已有228名大学生参与了见习。
3.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零就业家庭”再添保障
近年来,碑林区人社局联合辖区内其他部门,共同推出保洁员、计生协管员、劳动保障协管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等20余种公益性岗位。目前,全区公益性岗位共安置2568人。
碑林区人社局也非常重视对公益性岗位的管理。通过建立岗位申报、公示、考勤、考核、动态管理、退出机制、银行卡统一拨付工资等制度,确保公益性岗位人岗一致,让管理流程透明公开,规范了全区公益性岗位的管理。
2016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成为碑林区“就业难”工作的重中之重。碑林区人社局已于2017年初,全面开展2017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并创新性地探索开展人社系统党员干部认领就业困难群众“就业心愿”专题活动。
下一步,碑林区人社局将继续积极筹建“互联网+就业服务”网上就业服务系统,为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另外,还会将破解“就业收入难”列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精准考核确保“破解就业收入难”工作落到实处。(2017年1月16日《西安日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