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据三秦都市报消息,在悉尼留学的韩瑞(化名)再有两年就毕业了,不过他并不想继承父母经营的食品企业。从他选定建筑专业起,他的人生就已经迈上了一条与父亲期望越来越远的道路。他发愁的是,过年回家时,或许又要面临父亲一番苦口婆心的“唠叨”。日益引发关注的民企企业传承难问题,正困扰着许多陕西民企。昨日,陕西小微企业协会秘书长左明欣向记者开玩笑道:“所谓传承难,其本质其实是传给别人难。自己子女不愿接手,传给外人又为难或不愿意。”
业内 民企发展思路亟待革新
在陕西华希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亚华看来,传承问题已开始困扰身边不少的企业朋友。
一位关系要好的本地房地产老总曾向陈亚华“诉苦”:儿子对自己从事的行业从来不闻不问,兴趣爱好与父亲期望的相去甚远——特别热衷于电玩、数码等新鲜事物,无奈之下,他很早就放弃了培养儿子做接班人的想法。陈亚华分析,之所以很多家族企业仍把代际传承放在首位,一是血缘关系上的信任;二是保留财富的考虑。不过,新一代年轻人接触的信息和教育,已经和父辈有天壤之别,导致两代人的价值观差异很大,子承父业的情形必然越来越少。要应对这种变化,企业必然要转变思路,尽快接轨国际,做好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准备。
陕西大方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专琦的观点与陈亚华不谋而合。他表示,总体而言,陕西家族企业普遍发展理念还比较陈旧,企业制度建设方面也很滞后。这两方面都制约着陕西家族企业的远期发展,比如一把手换人就可能陷入困顿,也造成“传承难”一时难以破解。
受访 职员跳出家族圈子更能凝聚人心
小张(化名)在一家销售健身器材的公司工作六年多了,他告诉记者:相比较让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子女接班,还不如在公司内部挖掘有能力、值得大家信赖的人接班。
职员许伟(化名)说,从公司内部选贤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在同一个公司待久了,可能对公司一些弊端习以为常,视而不见,跳不出公司之前模式,容易造成管理机制的守旧。选用职业经理人,可以带来一些新的管理理念,更有利于公司发展。
专家 不必刻意做百年老店
对于民企遭遇的传承难,省社科院研究员、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表示:很多子女不愿意继承父业。“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父母应当尊重子女的愿望和选择,而不必强求子承父业。”
张宝通认为解决的办法有几点:可以选聘有志于本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或者与其他企业资产重组,合伙经营,使企业继续生存下去。当然也可以将企业转让给他人,通过资产变现,把资金拿来支持子女创业和发展,实际上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三秦都市报记者 王继成 董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