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黑兰州”已不再 治雾霾不妨试试“兰州办法”

2017-01-04 02:00  新华网

新华社兰州1月3日电 题:治雾霾不妨试试“兰州办法”

新华社记者 任卫东、张钦

连日来,华北地区再遇“霾伏”。不让百姓的“心肺”之患迁延不愈,应成为各方努力的方向。

在这方面,“兰州办法”不妨一试。西北重工业重镇兰州曾长期顶着“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太阳和月亮一个样,白天和晚上一个样,鼻孔和烟囱一个样”,甚至成了“卫星都看不见的城市”。然而,经过最近三五年治理,兰州稳定退出全国十大空气重污染城市,2015年底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获得今日变革进步奖。虽然要彻底变“蓝”还须过大关,但“黑兰州”确已不再。

兰州地处黄土高原,“两山夹一河”,秋冬季静风天气多,污染物不易扩散。与东部大中城市相比,工业结构偏重,科研力量薄弱。

这几年,兰州大气治污用“笨”办法狠抓落实。整个兰州市区被划成1482个网格,逐一落实减排责任。所有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干部24小时驻厂监察,1296台锅炉全部进行煤改气。2013年以来,因为治污不力问责近千名干部,一批治污得力的干部获提拔重用。现在,兰州市每个格子里有多少台燃煤炉子、每台炉子“吃”多少煤,能精确到个位数。

重拳治污之下,兰州市能源结构迅速优化,城市布局逐渐合理,为科学治污腾挪出空间。2015年兰州GDP比2009年翻了一番多,治污不但没有影响发展,还给城市带来转型机遇。

实现“兰州蓝”靠的是“认真”二字,靠的是严格执法、管控和监督。一些地方,讲起科学治污头头是道,说起执行斤斤计较。没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科学治污就只是纸上谈兵,甚至变成慢作为、不作为的托词。从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的督察看,仍有排污企业顶风作案,一些地方等风来、靠投入、要项目的思想仍然存在。

治霾之策当然远不止“兰州办法”这一条。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也是目前一些地方行之有效的做法。然而,“千方百计”离不开撸起袖子,只有扎扎实实把要求落实到行动,才是破解治霾困局的正途。

全站热点
涝店镇召开2017年机关全体干部大会

2017-01-03 18:15阅读

区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市委主要领导在调研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2017-01-03 13:50阅读

宝鸡在陕西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并轨运行

2017-01-02 20:11阅读

阎良区发展改革和经济局(招商局)助力电子商务发展 培育经济新动能

2016-12-31 12:25阅读

周至县召开2016年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塈火灾防控工作会

2016-12-30 15:32阅读

未央区慈善协会组织召开了2016年街道慈善工作站总结汇报会

2016-12-29 20:44阅读

半坡国际艺术区对《今日聚焦》栏目报道问题立即整改

2016-12-29 13:4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