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清新福建”立法保护湿地 五万候鸟为绿水青山代言

2017-01-03 10:00  中国新闻网

“清新福建”立法保护湿地五万候鸟为绿水青山代言

参加体验活动的民众用望远镜体验观鸟。 记者刘可耕 摄

中新网福州1月3日电 (记者 林春茵)到闽江口湿地公园观鸟,参观湿地博物馆……元旦小长假中,数百位市民用亲近自然的方式迎接2017年。中新网记者假日实地探访中国十大最美湿地之一的福建闽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处福州长乐和马尾境内的闽江口湿地,位于闽江入海口的梅花水道,恰居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的中间地带。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条件,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地。

把大半职业生涯都献给水鸟们的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副总工余希如数家珍:闽江河口湿地有水鸟9目24科152种,包括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和遗鸥。在此越冬的水鸟有2万只以上,估计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数量超过5万只。

成群结队的斑嘴鸭在闽江河口湿地上空翱翔。 记者刘可耕 摄

成群结队的斑嘴鸭在闽江河口湿地上空翱翔。记者刘可耕 摄

黑嘴端凤头燕鸥种群数量全球不到50头,因数量极低被称为“神鸟之鸟”,甚至一度被鸟类学家视为灭绝。直到2000年6月,在台湾马祖北竿发现成鸟4只,雏鸟4只,如此确切记录曾一度轰动整个鸟类学界。

闽江河口湿地2001年建立自然保护小区,2003年,成为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逐年升级。2004年8月,凤头燕鸥终于现身,此后连续12年成为夏天的常客。因为这种“住在台湾,卡溜(方言:玩耍)在福州”的水鸟,海峡两岸亦陆续开展该物种的交流合作与保育工作。

成为“鸟人”逾10年的福建观鸟协会会长杨金,曾用21个月的时间,爬上200多个无人岛,进行鸟类多样性监测,至今他仍记得2004年第一次观测到凤头燕鸥时,众人激动到失语的模样。

“保护湿地,也就是保护鸟类,这也是中国人民对全球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行动。”杨金说。

统计数据显示,福州市现有湿地面积20.68万公顷,占福建省湿地面积比重23.7%,占国土面积的比重18.3%。目前,福州市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个、海洋保护区2个、湿地公园1个、饮用水源保护区73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列入国家重要湿地1块。

正在迈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福建,对湿地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福建省湿地保护管理条例》和《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于1月1日同步落地实施。省级和市级层层以立法形式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福建湿地保护法制体系已然建成。

“福建一直重视环境保护,做到一个湿地一个法规、规章保护,但管理仍嫌粗放。至此省市湿地保护立法同步出台,法制体系更为完善。”福建闽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杨文秀说。

如今,福建已投入1.3亿元人民币用于闽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包括投建闽江口湿地自然博物馆、国家生态定位站、湿地自然保护培训中心和湿地文化交流中心。

福州市林业局资源站站长方建青表示,目前,福州已基本形成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海洋保护区、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相结合的湿地保护体系。

“我们既开展大量的市民体验活动来推广湿地保护,也使用湿地水鸟网络监测与疫源疫病预警系统、依法重拳出击猎鸟和破坏湿地等违法行为,多管齐下。”方建青说。

“鸟类是反应湿地质量的最直接证据。几万只歇脚的候鸟,是福建生态的代言人。”余希指着在沼泽水草间群起群飞的天鹅说,无论珍稀还是常见种群,“水鸟在这里都将得到越冬越夏的安全庇护所”。(完)

全站热点
宝鸡在陕西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并轨运行

2017-01-02 20:11阅读

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未央区正式入户登记

2017-01-01 18:40阅读

户县撤县设区变"鄠邑区" 能不能考虑下它们的感受

2016-12-31 09:09阅读

户县召开专题会议迅速传达市委常委会精神

2016-12-30 15:09阅读

未央区慈善协会组织召开了2016年街道慈善工作站总结汇报会

2016-12-29 20:44阅读

兴隆园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提前做好老年大学10周年校庆演出准备工作

2016-12-29 12:47阅读

延安铁警成功解救陷入传销组织旅客

2016-12-28 19:0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