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从“有啥卖啥”到“卖啥有啥”

2016-12-29 16:00  咸阳日报

大雪节气一过,关中便进入了“冬储春备”的农闲时节。

在素有“中华农都”之称的武功县,却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万客商和群众,忙着上“两会”。

河滩会上,戴着“石头镜”的经纪孙老汉,正和买主在袖筒里为一副四川广元来的柏木棺料,用古老的“指头捏码子”方式热烈谈价;县电子商务中心内,陕西省电子商务培训班暨网销产品对接会正在火热举行,电商闫爱军鼠标一点,10公斤挂面已经卖到了海南……

线下河滩会,线上电商会。这边“有啥卖啥”,那边“卖啥有啥”。传统贸易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在这里和合而融,像一幅冬日城乡风情画。

千年河滩会 风韵今犹存

武功地处关中腹地,临渭水而面终南,东承长安,西接陇上,是丝绸之路中线的起点。后稷于此教民稼穑,深厚的农耕文明给武功留下的“血脉”之一,就是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功河滩会”。

“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七,全国20多个省的客商,就会云集到古老的教稼台下,漆水河畔,搭棚设市。每天吸引10多万人在230多亩的河滩里交易物资。如今,河滩会不仅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也成了一道吸引人的文化风景。”18日上午,正忙着给一帮“摄友”讲解的古会研究者戴世宗,还不忘羡慕一把当地群众,“半个月时间,光卖旗花面、羊肉泡的500多家小吃摊,哪家都能挣个三五万。”

“先有河滩会,再有武功县。”从最初的交换种子、农具和剩余产品,以物易物始,经过4000多年的生发衍变,已成为北中国最大的农村物资交流大会。去年,交易额粗算就过了3个亿。

在这里,云贵川的山货,甘宁青的特产,内蒙古的皮货,新疆的干果,京津冀的百货,琳琅满目,摊位达千家之多。大到农机家电、椽檩房梁,小到乡间老太的小脚绣花鞋、芋席毛毡、南糖北货、针头线脑,也应有尽有。

来自岐山县的刘勤锁、刘勤库兄弟俩的摊位紧挨着,一个卖铁器,一个卖编器。铁器如锄锨斧铲,编物如席笼篮垫,都是平常已买不到、也不好卖的乡间手工品,在这儿却是生意兴隆。“我们在家埋头做一年,上会15天就卖完了,一次就能挣8万多,够一年的过活!”刘氏兄弟话音未落,一旁买笸篮的牛栓利就接过了话,“你俩这手艺可不敢失传了,平时这东西买不到,就等你们一年来这一次呢。”

多年老客已成友。千年古会依然迁延着传统文化的风韵,也许这正是其长盛不衰的秘密。

“买西北,卖全国” 武功变身成“网红”

武功县域面积397平方公里,人口45万,是陕西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但有粮无钱、民贫县穷的局面,却长期困扰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地上无工业,地下无资源,能否“无中生有”, 把河滩会搬到互联网上,让一年一度的“河滩会”在网上实现“天天会”?从卖“有限”向卖“无限”转变?

问题是:这个由发达地区主导的产业变革,西部小县武功要“凭空”挤进去,凭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反复调研后,县上提出了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以贸易文化为底气,以交通便捷为优势,以涉农电商为骨干,以农产品为核心,以农民为主体,打造“中华农都 电商新城”的发展理念。

在以市场为导向,强力推进电商纵深融合发展的同时,县上引导成立了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协会和电子商务行业协会,负责特色农产品的普查、征集、展示、实体销售,并组织电商企业和个体网店交流信息、配发产品,实现合作共赢、互惠发展。

闲置多年的3万多平方米厂区,被打造为高智能的县域电商运营中心,免费向电商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和注册、传递货源信息、上传产品、人员培训、无线上网服务,并建起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孵化中心、监测中心、健康指导实验中心、数据保障中心四大平台,形成了服务电商企业的全业态产业链。

全站热点
粮食新城分局开展辖区双节前“群众厨房”加工网点专项检查

2016-12-29 15:08阅读

陕西扶贫:2020年革命老区全面脱贫 ——《陕西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出台

2016-12-29 11:02阅读

延安铁警成功解救陷入传销组织旅客

2016-12-28 19:03阅读

大雁塔街道委员组讨论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及提案工作报告情况

2016-12-28 12:56阅读

未央区食品药监局“六到位”狠抓节日期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2016-12-27 17:50阅读

阎良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进展顺利

2016-12-27 11:11阅读

情暖冬至 爱在旭景

2016-12-26 15:4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