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去的7000元不到两天就花光了。“嫂子在家四处为我借钱,借到了钱就让我娘家兄弟赶紧送来。她在家里借一点,我才能给医院交一点。”为了省钱,困了,穆娟就睡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饿了,就啃个馒头喝口医院的免费开水。
38天时间,花了7万多元,穆娟从死神手里夺回了丈夫。
也许是上天故意考验这个可怜的女人。赵小文从医院回来不到1个月,一大早,穆娟正服侍丈夫吃饭,嫂子突然赶来说,大哥腰疼得在炕上哭爹喊娘。
放下碗,让嫂子照看小文,穆娟一边借钱,一边雇车,拉上大哥就往医院跑。医生初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要做核磁共振。大哥怕花钱不愿意,折腾了一天,回到家时已是晚上八点多,穆娟才想起从早到晚,还水米未沾牙。
随后几天,下泾阳、上三原,大医院、小专科,穆娟带着大哥四处求医,整整20天,人瘦了一圈。
再晦暗的日子,总会泛起生活的亮色。这年夏天,小儿子考上了长安大学。愁云惨淡的赵家,难得地传出阵阵笑声。
伴随喜悦而来的,却是更大的艰难。治病欠下的钱还没还,转眼两个孩子上大学又得两万多。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懂事的大儿子要求退学,让学习更好的弟弟去读。“妈千辛万苦为了啥?还不是求个你们有出息,你咋能说这么没志气的话!” 一向好脾气的穆娟第一次冲儿子发了火。“咱这光景,没有你们,还有啥指望?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把大学上完。”
一边是两个上大学的孩子,一边是家里3个患病的大人,事事要她干,处处要花钱。“熬,我也要把这个家撑下来!”累了一天的穆娟,每到夜深人静,总是这样咬牙告诉自己。
两份账单,笔笔记的是感恩
5年来,穆娟一直记着一本账:舅舅7千元、姨父1万元,阳阳1000元(还),铁蛋1000元(还),周利50元,王强100元……大到上万,小到30、50元,有名有姓,有年有月有日,有还了旧的,也有新借的,一笔笔清清楚楚,工工整整,记录着一个女人支撑两个家的艰难。
“这10多万元,有贷国家的,有借私人的,我都在纸上记着,也在心里记着,一笔也不能瞎。这几年,不但亲戚乡党帮我,国家也把我帮扎咧,娃上学,人看病,国家给的钱也有好几万,我们一家都在心里记着呢,任何时候,都要做个好人,不能忘了恩情。”穆娟说。
世上最难,莫过于伸手借钱。穆娟自尊要强,一年到头,雪天、雨天,白天、夜晚,别人不干的脏活苦活她干,男人干的活她抢着干,除了家常日用、看病吃药、供娃上学,一有余钱就还。账到期了,哪怕拆东墙补西墙,也得准时把钱还上门去,还要千恩万谢。
“穆娟不容易,到赵家就没过几天好日子。这个烂摊子,搁一般女人早跑咧!这几年,她把亲友乡党都借遍了,大伙为啥还愿意借给她?是同情,是可怜?其实,更多的是感动和敬重。”村民组长高永民说起穆娟,直竖大拇指。
赵小文病倒前是个能成人,从医院回来后,整天窝在家里,看着妻子受苦受难,忙里忙外,心里憋屈而内疚。“想死的心都有,和穆娟几次提出离婚,再不害人家了。可她都是嘿嘿一笑,说我瓜说呢,她能养活这两家人。”
这几年,赵小文也记着一本账:6月1日,跃马(村),30元;6月5日,(村里)搭棚,70元;8月5日到8日,席杨(村)摘菜,累计40个小时共320元……粗粗算来,这个不知疲倦的女人,日积月累,竟挣下小10万。
“我这兄弟媳妇是个苦苦命,挣钱、干活都指望一个女人家,摊上我们这几个废人,不知道还要把她拖累到啥时候?” 大哥赵文学愧疚又无奈。
今年伏天,30多度的高温,穆娟找到一个给玉米上肥的活,喷一袋肥料能挣20元。一天下来,她的后背被药水蚀烂了一大片。第二天,丈夫拦着不让去,可她换件厚衣服又走了。整整15天挣了3240元,回来就分了一半给哥嫂。晚上,赵小文含泪把这笔收入又记到了账上。
普通农家的日子,像悠悠的泾河水,缓缓向前。一个女人撑起两个家,这平常的两份账单,满满写的都是感动和感恩。记者 阎晋 张颖 韩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