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希望推动大家的共享意识”
“您好,我看您昨天举报了一辆违停的单车,能说一下具体位置么?”11时30分,三里屯SOHO商业楼B4层,刘立站在空荡荡的停车场内,略显茫然。
偌大的地下停车场内寻找一辆自行车,线索只有一张位置信息并不清楚的照片,定位信号又被屏蔽,无奈之下,刘立只好拨通举报者的手机。
“把自行车停到地下4层,这我还是第一次碰到呢,想不明白为什么骑到这里来。”循着举报者的指引,刘立终于找到了违停的单车。对于他来讲,这样的情况常常出现:“实在找不到车,我们就会求助举报的用户,一般都会帮我们。有时候碰到车子被停到封闭小区,不让业主以外的人进入,我们也会求用户帮忙,把车给我们推出来。”
事实上,许多用户举报并非偶一为之。对于举报违停的用户,摩拜单车会给予用户1个信用分的奖励,以鼓励用户互相监督,这也催生了一个新的群体——单车猎人——他们主动举报不文明情况,乃至以此为乐。
“不为这1分,就是图个乐,往大了说,也是希望推动大家的共享意识。”33岁的张宇,家住北五环外,平日里上下班都乘坐地铁的他,自10月起成为共享单车的使用者。以往地铁下车,他还需要换乘4站路程的公交车,如今改成了骑车。而成为一位“猎人”,还是11月底的事情。
“一开始举报,是因为自己总找不到车。”明明看到App显示附近有车,却东找西找看不到,经过几次同样的情况,张宇发现,有邻居将共享单车推进了单元楼:“也算是赌气吧,我就非要找到车,然后举报他。”
“很多人是怕第二天早上自己没的骑,就把车推到楼门口,甚至楼里面。可都这么干,不是很快又没车骑了?”举报了几次,张宇发现违停往往有规律可循——每天下班过后,是违停最为集中的时刻,于是下班后,他都会抽出半个小时,去小区里转一圈:“最多一次举报了5辆车。”
措施
“自发猎人虽好,也得有拿工资的”
如张宇般的“单车猎人”,也在逐渐增多,还有“猎人”组织了聊天群,互相交流“捕猎经验”,晒信用分。据摩拜单车工作人员介绍,很大一部分的不文明停车协调工作,都依靠用户的自主举报,再由工作人员定位、回收,战绩最好的“猎人”,信用分已超过1000分。
“如果激励机制再强一点,相信很多人会加入到‘猎人’的队伍里。”虽然是兴趣使然,张宇也承认,更多人加入举报,并能让违停者真正受到惩罚,才能起到更好的规范用户行为作用,毕竟违停的“实惠”是现实的,而举报则只有虚拟奖励:“感觉两者之间并不算对等。”
与此同时,共享单车企业也在探索更多措施,引导用户规范停车,例如在人流量集中的区域设置推荐停车点,引导骑车人将车辆停放在统一的位置。
“在初期都会有一些不文明停放情况产生,运营一段时间后,经过用户教育会逐渐下降。”摩拜单车工作人员介绍,与相关管理部门协商后,北京已开始在部分热点地区划定共享单车推荐停车点,并在地铁站点等热点位置配备停车协管员,一方面可以从源头引导用户规范停车,同时也能为用户寻车提供方便。
实际上,故意私藏共享单车的行为,也可能触犯法律。据12月9日媒体报道,经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提起公诉,闵行区首例摩拜单车盗窃案宣判。被告人韩某被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近日,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南邵派出所亦破获一起共享单车盗窃案,相关犯罪嫌疑人已经转交至检察院。
“这两年互联网+概念,出了很多新事物。都指着大家自律不太现实。”张宇坦言,仅靠企业与用户自律,很难在短时间内规范所有使用者的行为,更无法防范故意破坏单车的少数群体。也有业内人士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应尽快介入,并制定相关管理规范:“我们这些自发猎人虽好,也得有拿工资的猎人对吧。”(主笔 吴楠 插图 宋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