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年时间,共享单车已经火遍京城。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都能看到“小橙车”或者“小黄车”的身影。
火爆背后是新问题显现,乱停乱放、私锁偷藏乃至被破坏,共享单车的发展正遭遇始料未及的尴尬。
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群“单车猎人”,他们利用手机App定位信息,搜遍楼宇窄巷,只为找回被“遗失”的单车。
寻车
“搬车搬得手都起了茧子”
上午10时40分,北四环外安翔桥,一辆白色面包车缓慢行驶在辅路上。
“就在那儿,看见了。”坐在车内的刘立,指着安翔桥下的围栏。白色铁栏杆内是一片空场,一辆橙色的单车停在空地中央,格外扎眼。
面包车停在路边,刘立拿着手机走下了车。围挡只有一人宽的入口,单车座上落了厚厚一层灰:“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车停在这儿。”
刘立是摩拜单车的运营人员,每天,他都要跑遍大街小巷,搜寻被“遗弃”的单车。手机显示,围挡中的单车已停放半月有余,全靠用户发回的举报信息与照片,刘立才能顺利找到这辆单车。
由于长时间未骑行,依靠骑行自充电运作的车锁已无法顺利打开,刘立只好当起了搬运工,拖着单车回到面包车上——单车找到后,可以使用的将被放回路边;无法正常使用的单车,则会统一送回公司进行维护、充电,再重新供用户骑行。
2016年9月,摩拜单车进入北京市场,共享单车概念也迅速广为人知。短短数月之间,北京街头已能看到多款共享单车。通过手机软件扫码便能使用,且不需定点归还的特性,也让共享单车成为众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利器。
只不过,随意停放的“优势”,也成为共享单车集中暴露的问题,乱停乱放的单车可能导致路面混乱,更有用户将单车停到家中或隐蔽场所,以便自己下次仍能使用。
这样的行为,被定义为“违停”。按照摩拜单车的规则,私锁单车,将车停在小区内部道路、地下车库或者楼道内,停在住宅或办公场所内,停进封闭的小区乃至停在盲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等影响交通出行的地方,均属于违规行为。
“我们有信用分系统,用户的初始信用分为100分,正常使用一次加1分,如果被其他用户举报乱停乱放,将一次扣除20信用分,当信用分低于80分时,用车成本将大幅提高至半小时100元。”摩拜单车的工作人员介绍,当用户进行软件注册时,就会提示信用分系统。同时每一位用户都可以通过软件举报违停行为:“除了用户的举报外,我们还会通过GPS定位系统核实上一位用车人的用车轨迹,以确定他是不是有违停。”
“有些用户把车停在胡同里,我们的汽车开不进去,只能一辆一辆靠人力往外搬。”刘立坦言,虽然有信用分系统约束,用户违停的行为仍不鲜见,如没有其他用户举报,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单车内GPS收集异常信息,例如长期不动的车,“每天都能找到不少,最开始一段时间,搬车搬得我手都起了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