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专家:二十四节气在生活中“活着”用着才是真正保护

2016-12-22 20:02  中国新闻网

民众争相享用“冬至大餐”。杨艳敏 摄

“对‘二十四节气’真正的保护,是让它在我们的生活里面活着、用着”,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21日在京指出,面对这二十四个节点,我们要吸取的教训是不要商业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1日在北京召开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工作座谈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阐述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申报的成功并不是使命的终结,而是非遗保护工作的又一个里程碑。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履行申报时做出的保护承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保持生机与活力。

彭林表示,对“二十四节气”真正保护,是让它在我们的生活里面活着用着。21日恰逢冬至,“如果今天不是雾霾,我不知道这个冬至像不像一个节日?作为节气,到哪一个节点,一个回归年里的二十四个节点,这里我们要吸取教训,不要商业化,要避免节庆的空洞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指出,在今后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中,应该在原来岁时节令的基础上挖掘“二十四节气”更深厚的文化内涵,要从理论、学术研究的角度做一些深入的探索,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理解,让广大基层的社区、农村、群众成为传承的主体。

至于如何在社会上普及和传承“二十四节气”,他提议一要进小学教育,进教材、进课本。二应该加强民间、民俗的地域性的传承,传承主体应该有重点区域,重点区域里面应该有一些重点的村落或者人群。第三,国家应该在正式场合去使用这些历法和节令,让大家从不熟悉到慢慢熟悉。连辑还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要“走下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表示,“二十四节气”体现的就是中国人过去的生活,“所有农谚里面最多的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农谚,所以这是关于实践的一个非常好的记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科学智慧的民族。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祖先,感恩他们给我们留下的这一部分遗产。”

中国农业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陈列部主任王应德和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分别代表申报群体发言。王应德表示,中国农业博物馆将积极履行保护承诺,与中国民俗学会一起,牵头由申报群体和社区组成的“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有序实施五年保护计划,使这一传统知识体系得以存续,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朝戈金表示,中国民俗学会将与“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其他成员积极探索,共同努力,构筑多元化行动方协同增效的保护机制。

来自河南、湖南、浙江、贵州和广西的5位社区代表随后就依托“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建议协作机制,利用相关民俗实践活动推进保护工作发表了意见。

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等参加了会议。(记者 应妮)

全站热点
每片水域水清岸绿 每条道路整洁靓丽

2016-12-22 18:16阅读

工商阎良分局航城工商所党支部召开“两学一做”第四次专题研讨会

2016-12-22 15:26阅读

长安区科技局举办科技助力“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培训会

2016-12-22 09:32阅读

区民宗局对生产路基督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圣诞节前安全检查

2016-12-21 15:02阅读

未央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未央宫所开展圣诞节、元旦节前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大检查

2016-12-20 17:43阅读

汉中13岁女孩失踪4天 民警夜驰9小时跨省寻回

2016-12-20 09:06阅读

高陵区青年作家赵宁散文集《独自春风》正式出版发行

2016-12-19 12:0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