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藏着几处民国时期的公馆,它们被遗忘在了老街深巷中,在这座以[千年]为时间单位的城市里,[百十年]似乎微不足道。与其相联的,是轰轰烈烈的聚义反抗、是波折动荡的政治谈判、更是怎么也说不完的英雄传奇。
今年是西安事变80周年整,英雄不再,斯人已逝,只留下了这一座座空荡的小楼和一处处的旧址。这里的时间好像不会变,无论是八十年,还是一百年,只要走进这里,就能把人拉回那段燃情岁月中提起张学良公馆,十之八九的西安人都会想到建国路上的那3座洋楼,其实在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北堡寨村青龙岭上也有一座张学良的故居,当地人称张公馆。
张公馆始建于1935年,是张学良亲自修建的。1936年6月,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在此举办了王曲军官训练团。张学良任团长,杨虎城任副团长,宣传抗日思想,为抗日做准备。当时这里有练兵场和一排排的窑洞,惟一的砖房即是苍龙岭上的张学良的办公和居住地。此地原名绝龙岭,传为商末闻太师征周失败,自杀的地方。张学良厌其不祥,该为青龙岭。张公馆为德式建筑,花费2万大洋。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蒋介石软禁,国民党在王曲军官训练团旧地办起了黄埔七分校,此公馆成为时任七分校主任胡宗南的官邸。虽胡宗南又将此地改名兴隆岭,但青龙岭的名称至今依旧还叫着,反倒是兴隆岭之名叫的人少。常宁宫建在神禾塬上,下临滈河,俯视御宿川。传说古时候在神禾塬发现一颗谷子,谷穗重六斤,人称神禾,故得名神禾塬;滈河自古为长安八水之一;御宿川是因为汉武帝在御林苑打猎曾夜宿于此得名御宿川。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为躲避日军的轰炸和张杨兵谏的重演,由当时任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兼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校长的胡宗南专门将唐朝常宁宫改造为为蒋介石在西北唯一的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