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成不成,制度给他做准绳;干部行不行,制度给他拧一拧;干部能不能,制度给他做引擎。”这是流传在咸阳百姓中间的一句口头禅,所说的“制度”正是省委“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蓝本下的咸阳“三项机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动的局面,必有助推的遒劲动力;动力的生成,必是制度的提振催步,如今,咸阳“三项机制”无疑成为党员干部精气神的所在。省委“三项机制”出台后,咸阳着力在彰显地域特色、完善配套制度、推动实践运用、典型示范带动上下功夫,先后出台《咸阳市鼓励激励实施办法》、《咸阳市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和《咸阳市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三个办法,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新活力,为追赶超越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省委出台‘三项机制’突出鲜明指向,直面少数干部‘动力不强、活力不足、压力不够’等问题,紧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弊端,是根治廉而不勤、为官不为等重症顽疾的‘千金良方’。这就要求我们创新举措、综合施策、系统推进,巩固风清气正,引导党员干部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为全省同步够格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咸阳市委书记岳亮说。
鼓励激励催生动力,使干事者有帽子戴红花
天寒岁暮,但在CEC咸阳8.6代线项目工地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秦都区先后抽调460多名同志参与征迁,工作组进村仅仅25天,项目区内近100万平方米的780户征迁房屋全部拆除,1327亩土地征用完毕,这样的速度来源于秦都在全区考核中,充分发挥“三项机制”的鼓励激励作用,比学赶超在这里蔚然成风。秦都区在2013-2015年连续三年跻身全省“五强区”,原区委书记陈肖坪同志2016年7月被省委评为“全省优秀县委书记”后,咸阳市委积极向省委推荐,如今该同志提拔交流到省直部门任职,党政班子副职中,4名同志提拔为正县级干部,2名同志被提拔重用。
咸阳在与省上“三项机制”全面对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评优评先、考核奖励和选拔重用三个方面做了调整和增减,形成了立体化动态性的考核章程,尤其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奖”、“扶贫攻坚奖”、“招商引资奖”基础上,新增了针对基层一线公务员的“突出贡献奖”、“创优争先奖”以及“创新担当善作为”等几类先进个人的评选办法。
容错纠错激发活力,为担当者壮胆子开绿灯
泾阳口镇长街村在进行搬迁项目时,被发现收取了12户移民搬迁户每户5000元的“土地复垦保证金”并入村集体账务,该县纪委认为虽然其在形式上表现为“乱收费”,但本质是村干部为了更加严格落实移民搬迁政策,客观上达到了制约村民多占庄基的效果,符合《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所列的容错情况,于是决定不予立案,由口镇纪委对长街村主要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向村民进行了反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我们从执行政策、改革创新、推动发展、管理服务、履职担责等五个方面进行兜底,立足给容错免责者留余地、给机会,本着明辨是非、爱护干部的态度,从消除负面影响、客观公正处理等方面入手,还干部清白,给群众明白。”泾阳县委书记张渭说。
宽严相济,容错免责。咸阳把“三项机制”与问题处置相结合,对情节轻微不需给予纪律处分,特别是因推动工作,大胆探索而存在失误和偏差的干部,及时发函约谈提醒,纠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