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科技厅与陕西省工信厅在广泛调研、反复协商的基础上决定建立会商制度,共同签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合作协议。加强科技与工业信息领域的对接融合,将从六个方面共同开展工作。
省科技厅与工信厅在6方面共同开展工作
一是合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互动发展,聚焦我省6大支柱产业、14个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与中试,孵化新兴产业。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科技成果产业化、新产品新技术的示范与应用。二是合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平台建设。加大在企业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力度,推进高校建设以企业为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和市场主体的新型研发平台。第三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推进在陕西形成全国航空航天发动机行业最大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强我省企业与中央各大军工集团的战略合作,建立国防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第四是合力推进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五是合力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六是合力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参照“一院一所模式”,合力推进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优势学科、院所科技成果对接,在协商自愿的基础上,企业共享高校、院所的人才、设备及成果等。
使科技创新在产业端经济端发力
“市场需求是科技创新最好的指挥棒,没有目标需求的创新,是盲目的创新。去年我们花了一定的时间,从人才、平台、项目、成果四个要素梳理了我省科技资源,弄清到底大在什么地方,强在哪些方面,列出问题清单,找准市场需求,部署创新链条。工信厅摆出的6大产业14个重点领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依据和支撑。”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说,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必须统筹谋划、系统发力,协调推进,才能做到找得准、攻得破、用得上。找得准,就是紧紧围绕工信厅提出来的产业需求,找准科技创新的着力点;攻得破,就是要加强军民、部省、央三个融合,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破解企业需求的技术壁垒;用得上,就是形成的技术成果,能满足企业需求,创造经济效益。科技部门要推动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真正使科技创新在产业端发力,在经济端发力,努力破解陕西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难题。(张含晓 三秦都市报记者 王嘉 通讯员 杨家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