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处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洛南县,是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县之一。近年来,洛南深挖致贫原因,通过寻找优势资源帮扶贫困村构建产业,建立保障制度对贫困群体全面兜底,脱贫攻坚效果明显。
——找准原因 对症下药
记者从洛南县政府了解到,经过多年脱贫攻坚,目前洛南贫困人口已由11.3万人下降到86180人,一条可在贫困山区广泛推广的扶贫新路径逐步形成。
洛南县委书记璩泽涛说,贫困原因多种多样,过去“大水漫灌”式的帮扶措施,不仅不能全方位解决问题,还容易滋生“懒汉思维”。因此,近年来洛南举全县之力,开展对口帮扶,由对口单位对每户被帮扶对象制定方案,找到其贫困原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而彻底解决贫困问题。
洛南县古城镇四联村村民何爱锋,本身缺少致富技术,是典型的“无技能”懒散户。驻村工作组派专人帮助他搞养殖助脱贫。看到日子越过越好,何爱锋说:“幸亏扶贫工作干部,不然自己啥都干不成。”
确保包扶措施精准到村、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是洛南实行“四个差异式”包扶的目标,除了对像何爱锋这样“无技能”的贫困户开展输出就业、就地创业培训以外,洛南县还对其他三类贫困户进行特点帮扶:对“低收入”贫困人口,结对结户扶持特色产业;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贫困人口,实施移民搬迁,改善生存发展环境;对“没有致富能力”的25112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进行救助救济。
为确保每户找到适合自己的的脱贫方式,洛南县还专门成立了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了县脱贫攻坚工作团,各镇、村(社区)办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组(队),并从县直部门为所有村选派了“第一书记”。
截至目前,洛南共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队243个,4875名干部职工驻村入户进行“一对一”包扶,建成了县、镇(办)、村(社区)三级脱贫攻坚信息中心,实施贫困户挂牌管理,并引入第三方评估考核确保脱贫任务分解到团、到组、到队,责任落实到人。洛南县县长王宇鹏说,这种方式的实施,不仅让贫困户了解了自己戴上“穷帽子”的问题所在,更坚定了他们甩掉“穷帽子”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