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秦峰 通讯员 张校峰 王晓黎 实习生 王炳杰)日前,一对老夫妇来到洋县金水信用社营业厅办理业务。老大爷黑夹克严重褪色,牛仔裤发白,但精神矍铄、眉宇间有股不容侵犯的英气;大娘走路一瘸一拐,两人相搀着来到柜台边。大娘小心地掏出一沓黄存折和一块布包,将存折递给柜员,并打开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的布包,把里面的一沓钞票拿出来数。
原来老大爷叫杨存娲,今年75岁,与老伴相依为命。2010年,其子杨某为改变贫困家境,托人担保,在信用社贷款10万元经营轮胎生意,因缺乏经验,不到一年,生意亏损,店面被工商部门查封。债台高筑的杨某负气出走,一去杳无音讯。
从那以后,杨存娲夫妇坚持按季清息,从未拖欠。六年中,他们每次清息还款总是带着五个黄本本:两人的养老保险、大爷的退役补贴和高龄补贴、大娘的残疾人生活补助存折。
“这两年国家帮了我大忙,每月光这五个黄本本就能帮我还将近600块钱。加上收集树皮、割龙须草、挖红刺根挣来的小钱,还款清息就差不多了。实在不够就卖几只鸡,卖些粮食凑数。总之,人说了话就要算数,绝不能失去信用!”杨大爷的话铿锵有力,而一旁的杨大娘却早已满眼泪花。她说:“他爸是个党员,脾气硬,从不求人,每季度总是千方百计提前筹钱还款。村里给低保,他让给了五保户。评贫困户,他说还能过得去。这些年,我们吃苦受累就想着为儿尽快还清债款。”
2014年,为清掉当年第二季度贷款利息,老两口从五月初就开始剥桦树外皮。在6月份清息日前,两人急着将剥在山上的树皮往山下运时,不慎双双摔倒。杨大爷腰部摔伤,卧床不起;杨大娘右脚外踝关节粉碎性骨折,右手无名指骨折错位。
病床上,杨存娲念念不忘清息还款,他找亲友将他们运到路边的桦树外皮卖掉,委托邻居将他仅存的2700余元及时交到了信用社。而躺在病床上的杨大爷老两口却在亲友简单护理下,仅用土单方糊草药疗伤自愈。至今,一看到错位的手指头、消失了的右外踝关节,杨大娘便潸然泪下。
“信用社每季度末月20日左右结息,这几年来,杨大爷清息从未拖过,我只当正常业务办,没特别关注过。六年来他们已清偿了所有利息和一半本金。”金水信用社综合柜员李亭介绍。目前,由该社发起为杨存娲进行的诚信爱心捐款活动正在系统内开展。
眼看剩余债务将被爱心冲减,杨存娲感激之余并未表现出过多欣喜。问起今后的打算,他殷切地说:“本打算明年卖牛、卖猪、卖粮食,再拼一把一下还掉剩余贷款。现在不想卖牛了,只想先还清贷款,再收拾一下房,盼儿子快回来,早点成家立业。”